企业破产后员工怎么办
《企业破产法》第113条规定,企业破产时员工的工资、医疗补助、伤残补助、抚恤费用以及应划入个人账户的社保费用,属于优先清偿的债权。员工权益排在税款之前,仅次于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企业再困难,员工的血汗钱也受到法律特殊保护。
企业破产时员工能拿到哪些钱?
当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员工最关心的肯定是钱袋子。第一要务是清算拖欠的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加班费、奖金等所有劳动报酬。是经济补偿金,按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还有社保补缴这个大头,企业欠缴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都要在清算时优先补上。
去年某电商公司破产案例就很典型,300多名员工通过劳动仲裁,最终从破产财产中拿回了80%的未发工资。不过要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这些非强制福利,不在优先清偿范围内。
手把手教你维权操作指南
第一步赶紧整理证据: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银行流水,所有能证明劳动关系和欠薪金额的材料。第二步联系破产管理人(法院指定的清算组),在债权申报截止日前提交书面申请。遇到推诿扯皮,直接去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带上身份证和证据材料当场立案。
有个实用技巧:很多地区开通了线上维权通道。在浙江,通过浙里办APP就能提交劳动仲裁申请,全程不用跑腿。北京也有劳动维权一点通小程序,实时查询案件进展。
心理重建比讨薪更重要
突然失业带来的心理冲击常常被忽视。有位35岁的程序员在经历公司破产后,整整三个月不敢打开求职网站。这时候要允许自己适度焦虑,但别陷入自我怀疑。建议每天保持正常作息,把找工作当成上班,上午投简历下午学技能。
各地工会组织常有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北京12351职工服务热线就处理过大量类似案例。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去年全国接受失业心理干预的劳动者超过10万人次。
再就业的黄金30天法则
失业头30天是再就业黄金期,这时候前同事、客户的人脉资源还保持温度。赶紧更新简历,重点突出项目经验和可迁移技能。做销售的可以转型客户成功经理,产品经理转行做需求分析师。
政府提供的免费资源别浪费:失业登记能领保险金,职业培训包含热门的新媒体运营、数据分析课程。参加行业展会、专业论坛,很遇到新机会。记住把前公司破产转化为优势,面试时可以说:我经历过完整的商业周期,更清楚风险管控的重要性。
企业破产后员工怎么办?5个灵魂拷问
1. 公司账上没钱是不是白干了?
就算企业资不抵债,员工债权仍享有优先权。上海某制造企业破产案中,法院拍卖老板个人房产用于支付员工工资。实在无法清偿的,有些地区还会启动工资保障基金垫付。
2. N+1补偿金怎么算才不吃亏?
经济补偿金按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计算,包括奖金提成。但超过当地平均工资3倍的部分不计入。北京社平工资13876元,月薪5万的高管,补偿金按13876×3=41628元为基数计算。
3. 社保断缴影响买房怎么办?
深圳、杭州等城市允许个人补缴企业欠缴的社保。以灵活就业身份续保不会中断缴费年限。特殊情况可申请缓缴,北京有社保救济通道,最长可延缓6个月。
4. 劳动仲裁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必备五件套:身份证复印件、劳动合同、银行流水、社保缴纳记录、企业破产公告。微信聊天记录、邮件往来等电子证据记得公证。杭州互联网法院已支持区块链存证,直接上传钉钉记录就行。
5. 破产期间工资还发不发?
从法院受理破产申请之日起,原则上停止发放工资。但继续工作的员工可主张共益债务,某物流公司破产期间,留守员工工资就从新融资中优先支付。记住保留工作记录,搬个箱子都能算劳动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