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开除孕期员工如何赔偿

公司开除孕期员工如何赔偿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公司违法解除孕期员工,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需要支付赔偿金(双倍经济补偿),还要承担三期工资(孕期、产期、哺乳期)、生育津贴差额、未休产假工资等赔偿项目。金额=员工月工资×工作年限×2倍+三期工资损失。

孕期员工被辞退的真实案例

深圳某科技公司程序员小美怀孕后被主管多次暗示主动辞职,在提交产检假申请当天收到解除通知。小美通过保存微信记录、考勤表等证据申请劳动仲裁,最终获赔:1.违法解除赔偿金(12个月工资×2倍)9.6万元 2.孕期至哺乳期结束的工资损失23万元 3.精神损害赔偿1万元。

赔偿金到底怎么算?

月薪8000元,工作满3年:
1. 经济补偿金:8000×3=24000元
2. 违法解除赔偿金:24000×2=48000元
3. 三期工资(按18个月计算):8000×18=144000元
4. 生育津贴差额(若存在):5000元
总赔偿达到:48000+144000+5000=197000元

公司常用的5个套路要当心

① 调岗降薪逼辞职:把孕妇调到需要体力劳动的岗位
② 设置不完成的KPI
③ 取消工位、移除工作权限等冷暴力
④ 威胁影响背调和离职证明
⑤ 诱导签署自愿离职协议

维权必备的3个锦囊

1. 证据收集三件套:
- 劳动关系证明(合同、工资条)
- 怀孕证明(产检记录、诊断书)
- 违法解除证据(辞退通知、谈话录音)

2. 维权黄金时间点:
- 收到辞退通知1年内申请劳动仲裁
- 孕期可立即主张恢复劳动关系

3. 正确维权姿势:
先与公司协商→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申请劳动仲裁→法院起诉(必要时)

常见问题解答

1. 试用期怀孕被辞退能索赔吗?

完全可以!《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试用期解除必须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仅以怀孕为由辞退的,公司需支付赔偿金。杭州某公司试用期辞退怀孕员工,最终被判赔8.3万元。

2. 员工隐瞒怀孕入职怎么办?

公司仍不能辞退!《就业促进法》规定不得询问婚育状况。即便员工隐瞒,公司以此为由解雇仍属违法。但是岗位禁忌(如接触放射线),需提供充分证据并协商调岗。

3. 协商解除能拿N+1吗?

不建议接受!很多公司会以N+1诱导签字,但实际违法解除应得2N+三期工资。月薪1万工作2年:协商拿3万,维权可得(1万×2×2)+18万=22万,相差7倍!

4. 公司注销了还能索赔吗?

可以追究股东责任!公司法,股东若滥用权利逃避债务,需承担连带责任。建议在注销公示期内及时申报债权,必要时起诉股东。

5. 哺乳期结束后还能追偿吗?

仲裁时效1年内都有效!江苏某员工哺乳期结束半年后申请仲裁,仍成功追回违法解除赔偿金和三期工资差额。关键要保存好辞退证据。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