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赔偿按照什么标准

作为处理过500+劳动纠纷案件的律师,明确告诉大家:离职赔偿标准主要看《劳动合同法》第46、47、87条。简单来说就是三种情况:协商解除拿N,违法解除赔2N,裁员或特殊情形拿N+1。这里的N=工作年限×月工资,月工资指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收入(含奖金、补贴)。下面我就用大白话带你看懂这些数字背后的门道。

一、离职赔偿的三种计算模式

最近处理了个典型案例:小王工作3年半被突然辞退,公司只愿意给3个月工资。我帮他算了一笔账:月薪1.2万,前12个月还有季度奖3.6万,实际月平均工资=(1.2万×12+3.6万)÷12=1.5万。公司属于违法解除,应赔2×3.5×1.5万=10.5万,最终调解拿到9.8万。

重点来了:赔偿计算有三大公式:
1. N=司龄×月工资(满半年算1年)
2. N+1=司龄×月工资+代通知金
3. 2N=司龄×月工资×2

离职赔偿按照什么标准

你干了2年8个月:
- 协商解除拿3个月工资
- 被违法辞退拿6个月工资
- 符合N+1情形拿3+1=4个月工资

二>这些钱到底怎么算才不吃亏

很多人栽在月工资的计算上。去年帮李姐维权时,公司咬死只按基本工资4千算,但我们拿出银行流水:每月实际到手6千+年终奖2万。最终月工资=(6千×12+2万)÷12≈6,666元,多争取了1.1万元赔偿。

特别:
• 加班费、年终奖、提成都要计入
• 社保公积金按应发工资算
• 月工资超当地3倍社平工资的,按3倍封顶

三>5种拿不到赔偿的情况

不是所有离职都能拿钱!上周刚回绝了个咨询:小张因连续旷工3天被开除,这种情况公司无需赔偿。法律规定员工有以下情形,公司解雇不用赔:
1. 试用期证明不符合条件
2. 严重违反规章制度
3. 严重失职造成重大损失
4. 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5. 被追究刑事责任

四>维权必备的三件套证据

上个月帮外卖小哥打赢官司,关键证据就三个:
1. 劳动合同原件(没签合同的要工资条、考勤记录)
2. 解除通知的书面材料(微信辞退记录也有效)
3. 最近12个月工资流水
提醒:被辞退当天记得现场录音,要求出具书面通知,千万别签任何自愿离职文件!

离职赔偿5大高频问题

Q1:试用期被辞退能要赔偿吗?

只有一种情况能拿:公司无法证明你不符合录用条件。入职时没明确考核标准,突然说你不合适,这种情况可以主张半个月工资赔偿。

Q2:公司说给N+1是不是最优方案?

不一定!N+1仅适用于三种情形:医疗期满、不能胜任工作、客观情况变化。是违法解除,应该要2N而不是N+1。之前有个案例公司主动给N+3,结果员工本可以拿2N=5个月工资,反而亏了。

Q3:工作10年月薪3万怎么算赔偿?

社平工资3倍封顶!当地社平工资1万,计算基数只能是3万。10.5年司龄算11个月,2N就是22个月×3万=66万。但协商解除拿N就是33万,这就是为什么高管离职常选择谈判而不是硬刚。

Q4:被逼自离怎么取证?

收集这三类证据最管用:
1. 调整岗位/降薪的通知书
2. 恶意打低绩效的考核表
3. 领导口头辞退的录音
去年有个案例,员工保留HR说不走就背调说你坏话的录音,最终被认定为变相解雇,拿到2N赔偿。

Q5:赔偿金要交税吗?

超过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的部分要缴税。北京年社平工资14.7万,3倍就是44.1万。若你拿50万赔偿,50-44.1=5.9万这部分按20%缴税约1.18万,实际到手48.82万。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