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赔偿怎么算
《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计算: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6个月以上不满1年按1年算,不满6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月工资指劳动者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包含奖金、津贴等货币性收入。特别要的是,当员工月工资高于当地社平工资3倍时,计算基数按社平工资3倍封顶,且支付年限不超过12年。
离职赔偿的N种姿势:不同情况对应不同算法
最近帮朋友处理离职纠纷时发现,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身价到底值多少。在深圳工作3年月薪1万5的小王被辞退,他能拿多少赔偿?按法律规定,3年工龄对应3个月工资,加上未提前30天通知的1个月代通知金,总共能拿4个月工资约6万元。
但是自己主动辞职,除非公司存在拖欠工资、不交社保等法定过错,否则一毛钱赔偿都拿不到。去年就有个案例,某员工因为领导PUA愤而离职,结果法院判决公司无需赔偿,关键就在于员工无法证明公司存在违法行为。
这些特殊情况最容易踩坑
试用期被辞退能不能拿赔偿?这个问题难倒过90%的职场新人。其实试用期被开只有两种情形能索赔:要么公司拿不出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证据,要么辞退理由涉及性别歧视等违法事由。上个月刚有个应届生胜诉案例,公司以性格不合为由辞退试用期员工,最终赔了2个月工资。
还有个冷知识: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也要赔钱!只要不是员工自己不愿意续签,公司都得支付经济补偿金。之前遇到个工作5年的设计师,合同到期后公司想换血,按N+1的标准赔了6个月工资。
谈判桌上的博弈技巧
收到HR的协商解除协议时,千万别急着签字。去年某大厂裁员时,给员工开的条件是N+3,结果有懂法的员工发现自己的月平均工资被刻意压低了——原来HR在计算时排除了年终奖。通过重新核算,每人多拿了2万多赔偿。
谈判时记住三个关键点:1. 计算基数要包括所有收入 2. 工龄计算要精确到天 3. 赔偿协议要注明无其他争议。有个真实的骚操作是,某员工在离职前把年假全部折现,结果整体赔偿金额多出半个月工资。
离职赔偿常见问题Q&A
问题1:被公司口头辞退能索赔吗?
必须拿到书面解除通知!去年有案例,员工听信主管口头承诺主动离职,结果维权时因证据不足败诉。建议第一时间要求公司出具加盖公章的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并用手机录音保存沟通记录。
问题2:赔偿金需要交税吗?
财税【2001】157号文,经济补偿金在当地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深圳社平工资是12964元,3倍约38万,在这个数额内的赔偿金不用缴税。
问题3:协商解除后能反悔吗?
签字前还有谈判空间!某员工签完N+2协议后,发现公司存在未休年假,通过仲裁成功追讨回年假工资。但要协议中有双方再无其他争议条款,后续就很难再主张权利了。
问题4:公司说经营困难就可以不赔钱?
这是最常见的忽悠话术!即便公司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1条进行经济性裁员,也必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某教育机构裁员时,以政策原因为由拒绝赔偿,最终被法院判决按2N标准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