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离职赔偿标准

打工人最怕突然被约谈离职,但遇到协议解除劳动合很多人连最基本的赔偿标准都搞不清楚。《劳动合同法》第36条、46条、47条规定,协议离职本质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合同,这种情况下单位必须支付经济补偿。补偿标准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计算,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6个月以上不满1年按1年算,不满6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这里说的月工资是指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包含奖金、津贴等所有收入。

手把手教你算清赔偿金

小王在公司干了3年7个月,月薪1万5,年终奖3万,那他的离职赔偿怎么算?计算平均工资:(1.5万×12个月+3万)÷12=1.75万。工作年限折算为4年(3年7个月按4年算)。应得赔偿金就是1.75万×4=7万元。不过要月工资超过当地社平工资3倍,计算时会按社平工资3倍封顶,且补偿年限不超过12年。

遇到公司说协商离职没有赔偿千万别信!去年就有个案例,某互联网公司以架构调整为由让员工签协议离职书,结果员工拿着聊天记录和解除协议去仲裁,照样拿到了N+1赔偿。记住只要白纸黑字写了协商一致解除,公司就必须给钱。

协议离职赔偿标准

5个必知的谈判技巧

第一招:年假折现要算清。未休年假可以要求按3倍工资折算,很多HR会忘记这部分。第二招:赔偿基数要核对。把工资条、银行流水准备好,别让公司按基本工资算。第三招:签字前确认条款。特别有没有自愿放弃所有权利这种霸王条款。第四招:分期支付要谨慎。最好要求一次性到账,实在不行要在协议里写清违约条款。第五招:录音备份很重要。从第一次谈判就开始录音,防止公司事后反悔。

这些坑千万别踩

见过最离谱的公司让员工签因个人原因离职,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还有HR玩文字游戏,把经济补偿金写成慰问金。更要的是签协议时一定写明金额大写(如柒万元整),防止数字被篡改。最近碰到个案例,协议里数字写35000,结果公司转账时少打个零,员工因为没写大写吃了哑巴亏。

协议离职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公司说N+1赔偿,这个+1是什么?
这个+1是代通知金,劳动合同法第40条,公司没提前30天通知解除,需要多付1个月工资。但!只有符合法定解除情形时才存在+1,协商解除一般只有N。

问题2:工作10年月薪5万,赔偿会被封顶吗?
要看当地社平工资。上海社平工资1.2万,3倍就是3.6万,你的月薪5万超过这个数,那赔偿基数按3.6万算,10年工龄就是36万,不会超过12年上限。

问题3:试用期被协商离职有赔偿吗?
有的!只要不是员工主动辞职或严重违纪,试用期协商解除也要支付半个月工资补偿。之前有应届生试用期第5个月被辞,成功拿到0.5个月赔偿。

问题4:签完协议公司不付钱怎么办?
协议本身具有法律效力,可以直接凭协议申请劳动仲裁。建议在协议里写明支付期限,3个工作日内支付到指定账户,超期可主张滞纳金。

问题5:协商离职影响领取失业金吗?
只要协议里写的是由用人单位提出,就能正常申领失业金。写成个人原因,社保局不批。记得让公司在离职证明注明非自愿离职。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