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主动辞职是否有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规定,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原则上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有个重大例外——劳动者是因为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而被迫辞职的,照样可以拿到补偿!这就好比虽然是你先提的分手,但对方早就犯了原则性错误,法律当然要给你撑腰。

这5种情况下辞职 照样拿补偿

第一种情况最典型:拖欠工资。去年我们处理过一个案子,小王在某电商公司工作,老板连续3个月只发70%工资,每次都说等回款了补上。小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提出辞职,成功拿到3.2万补偿金。这里要偶尔迟发几天工资不算,必须是恶意拖欠且达到一定期限。

第二种情况是不缴社保。最近有个快递小哥来咨询,发现公司居然按最低基数缴纳社保,每个月自己多扣了800多块。这种情况完全可以主张补偿,不过建议先向社保局投诉,固定好证据再辞职。

第三种是强迫危险作业。建筑工人老李,公司让他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高空作业,还威胁不干就扣钱。这种情况辞职不仅能拿补偿,还可以向安监部门举报。

劳动者主动辞职是否有经济补偿金

第四种比较常见的是变相降薪。张女士是销售主管,公司突然把她的客户资源分给新人,导致月收入从1.5万降到4000元基础工资。这种情况属于未提供劳动条件,可以主张补偿。

第五种是精神压迫。程序员小刘,领导天天在工作群@他加班到凌晨是福报,还公开批评他年纪轻轻不吃苦。这种情况需要收集微信记录、监控录像等证据,证明已造成严重精神压力。

这些辞职姿势影响拿补偿

书面辞职,千万别在微信里随便说我不干了。建议用EMS寄送《被迫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在备注栏写明因公司拖欠工资/未缴社保等原因辞职,这样寄件底单就是铁证。

卡准时间点。有个客户周女士,发现公司没缴社保后立即辞职,结果败诉了。为什么?因为她刚入职3个月,法律规定公司有30天宽限期。正确做法是先发函要求补缴,等满1个月还没补再辞职。

证据链。要证明加班没给钱,不能光靠打卡记录,还要有审批通过的加班申请、工作成果等。有个诀窍:每月发工资时录屏个税APP,连续6个月的工资明细就能形成完整证据链。

常见问题解答

1. 公司拖欠工资多久可以辞职拿补偿?

法律没规定天数,但司法实践以超过1个工资支付周期为准。每月5号发工资,到次月5号还没发,就可以主张。不过要是银行转账延迟等非恶意情况,不被支持。

2. 辞职时公司让签自愿放弃补偿有效吗?

分两种情况:是公司没有任何过错,你纯属个人原因辞职,签了放弃协议就生效;但是被迫辞职,即使签了也可以在1年内申请撤销。有个案例:员工签协议后,用录音证明是被胁迫签署的,最终法院判决协议无效。

3. 口头提出辞职还能反悔吗?

关键看公司是否已开始办理离职手续。只是口头说说,公司还没安排工作交接,可以书面撤回辞职申请。但要是已经找到接替人员,就需要和公司协商了。

4. 被迫辞职怎么取证最有效?

推荐3个杀手锏:①每天用带水印的办公软件录屏,保存工作记录;②重要谈话时悄悄用手机录音,但不要剪辑;③通过公司内部系统提交投诉,用OA系统发邮件质问为何不缴社保,这些电子证据法院都认。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