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补偿金基数扣除病假吗

当员工面临解除劳动合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经济补偿金怎么算。最近收到很多咨询:员工休了三个月病假,公司发最低工资,那经济补偿金基数会被拉低吗?《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金基数按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计算,这里的工资包含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关键在于:病假期间发放的工资是否属于正常劳动报酬范畴。最高院司法解释明确,医疗期工资属于特殊待遇而非劳动对价,经济补偿金基数计算时——病假工资不纳入计算范围!

病假到底怎么影响你的离职补偿

小王在科技公司干了5年,月薪1.8万。去年确诊重病休了半年医疗期,期间每月拿2420元病假工资。今年公司经营困难要裁员,HR说经济补偿金按最近12个月平均工资计算,结果把病假半年也算进去,基数直接腰斩到1.1万。这种情况明显违法!因为医疗期工资不应计入月平均工资,应该剔除这6个月,往前推算正常出勤期间的工资。最终小王成功要回9万元差额补偿。

要三个关键点:

1. 医疗期最长不超过24个月,这个期间都要单独处理

2. 计算周期可以往前倒推,离职前包含3个月病假,就取再往前3个月正常工资

经济补偿金基数扣除病假吗

3. 病假工资低于最低工资的,按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这些坑千万别踩!劳动者必看指南

某服装厂员工老李被辞退时,公司拿出这样一份补偿方案:把病假期间的基本工资计入补偿基数,但扣除了全勤奖、绩效奖金。这其实暗藏猫腻!法律规定,奖金、津贴等都属于工资组成部分,只要在劳动合同或制度中有明确规定,即便病假期间没拿到,也不影响这些项目计入补偿基数。

更隐蔽的操作是:有些公司会把病假月份纳入计算周期,但用所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替代实际发放金额。你在上海月薪2万,病假期间拿2480元,公司却主张按上海最低工资2690元计算,这属于双重违法!既不能计入病假月份,也不能擅自提高计算标准。

常见问题答疑

问题1:病假期间只发基本工资,会影响经济补偿金吗?

答:不影响。经济补偿金基数计算时应当剔除病假月份,无法剔除(整个12个月都在病假),则按正常劳动应得工资计算。公司用病假期间实发工资计算是违法行为。

问题2:医疗期跨年度怎么处理?

答:6月-5月休医疗期,6月解除合同。计算补偿金时应取6月之前的12个月正常工资平均值。若工作未满12个月,按实际工作月份计算。

问题3:病假期间绩效奖金被扣还能算进基数吗?

答:要分情况。是固定发放的补贴(如交通补贴、餐补),即便病假期间停发也应计入;浮动绩效奖金则需看是否实际产生。销售岗位病假期间无业绩,可不计入;但固定岗位的季度奖应当按平均值计算。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