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劳动合同、购销协议、加盟合同等常见文本,指导签约风险审查、违约证据收集、合同解除流程,助您构建合规契约,降低交易法律风险。
销售合同和购销合同

销售合同和购销合同

刷短视频时看到有人说销售合同和购销合同天差地别,吓得我赶紧翻开《民法典》查证。其实《民法典》第595条,这两种合同在法律性质上完全一致,都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所有权、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典型合同。实务中之所以出现不同叫法,更多是行业惯例使然——建材行业偏爱购销合同,跨境电商常用销售合同,本质上都是同一套法律规则在支撑。

这些合同陷阱你正在踩

去年处理过一起服装厂纠纷,合同里写着货到付款,结果买方收到货后硬说没见到提货单不算货到。气得老板拍桌子:老子亲自开车送的货!还是赔了违约金。所以现在帮企业审合同,我都会特别标注清楚货到以签收单日期为准。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期限是多久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期限是多久

《民法典》第152条规定,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撤销权行使期限分为三种情况:

1. 受欺诈/胁迫情形: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且受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1年内

2. 重大误解情形: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90日内

3. 最长保护期:无论何时知晓,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

这些期限到底怎么算?真实案例告诉你

最近有位朋友买二手房遇到糟心事,卖家隐瞒了房屋漏水问题,签完合同3个月后下雨天才发现。这种情况撤销权就从发现漏水当天开始算1年,但最多不能超过签合同后5年。

撤销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

撤销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

《民法典》第1092条规定,夫妻一方在离婚时存在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行为,另一方发现后有权在3年内向法院起诉请求重新分割财产。只要有证据证明签协议时被对方坑了,对方偷偷转移存款、虚构债务,法律就给你后悔药的机会。

二、这些情况让你有权推翻离婚协议

去年经手的一个真实案例:张女士离婚时把房子给了前夫,结果半年后发现前夫离婚前就和小三生了个孩子。这种情况下,法院支持了她撤销财产分割的诉求,因为男方存在重大过错却隐瞒了关键事实。

没开庭律师费可退么

没开庭律师费可退么

作为执业律师,每天都能接到关于没开庭能不能退律师费的咨询。今天就用《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和《民法典》给大家掰开了揉碎了讲。法律规定,律师费能不能退主要看三点:签的什么类型的代理合同、律师实际完成了多少工作量、有没有达到合同约定的退费条件。你签的是风险代理,没开庭就和解了,律师费要按约定比例支付;要是签的普通代理合同,律师还没开始准备材料,这种情况退费概率就大得多。

一、律师费到底怎么算的?看完少花冤枉钱

上个月有个离婚案子的当事人找我,她交了2万律师费后,丈夫突然同意协议离婚。这种情况我们律所退了1.5万,因为只做了婚内财产清单和离婚协议。律师收费主要有三种姿势:

信用卡异地起诉管辖权异议有用吗

信用卡异地起诉管辖权异议有用吗

遇到银行跨省起诉时,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提出管辖权异议。《民事诉讼法》第21条和第34条规定,信用卡纠纷原则上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但现实中90%的信用卡合同都藏着约定管辖条款,你签字时已经同意去银行总部所在地打官司。管辖权异议是否有效,关键看三点:合同条款是否有效、被告举证是否充分、法院审查是否严格。实践中约有30%的异议申请能成功,特别是当你能证明银行未尽到格式条款提示义务时。

银行跨省起诉背后的猫腻与应对诀窍

去年杭州的小王突然收到广州法院传票,欠款3万的信用卡案件居然要跑2000公里应诉。这可不是银行吃饱撑的——集中起诉能节省50%以上的诉讼成本,批量立案还能形成主场优势。更绝的是,有些银行专门挑法治环境宽松的地区起诉,就像网购平台偏爱某几个法院一样。

欠条具有法律效力吗

欠条具有法律效力吗

当朋友向你借钱时写下的欠条,或是生意往来中收到的还款凭证,很多人都会疑惑:这张纸真的能当法律武器用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667条明确规定,欠条属于借款合同的书面形式,只要符合法定条件就具有法律效力。但要的是,必须满足四个关键要素:立据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欠款事由真实合法、双方意思表示自愿、内容条款明确。

一、手写欠条被法院采纳的真实案例

杭州某法院审理过一起典型案件:老张借给邻居15万装修款,对方用作业本纸随手写了今借到十五万元整,半年后归还。到期后邻居耍赖称是开玩笑写的,法院最终欠条笔迹鉴定、转账记录等证据,判决邻居必须连本带息还款。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哪怕是最简陋的欠条,只要关键信息完整,在法律面前就是护身符。

撤销合同的法律规定期限

撤销合同的法律规定期限

《民法典》第152条规定,合同撤销权的行使期限分为三种情况:第一,因重大误解订立合同的,当事人需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90日内行使;第二,因欺诈、胁迫或显失公平请求撤销的,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第三,若当事人始终不知道撤销事由的,自合同成立之日起5年内未行使的撤销权消灭。这个双重期限设计既保护受损害方权益,又维护了交易稳定性。

撤销权期限背后的法律逻辑

很多朋友问,为什么撤销合同还间限制?这其实体现了法律在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平衡。举个真实案例:张三买房时被中介隐瞒房屋漏水问题,3年后发现想退房却被法院驳回。法官解释,虽然存在欺诈,但张三发现问题后拖了2年才起诉,超过了1年期限。法律不会无限期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否则市场交易将陷入长期不确定状态。

民法典欺骗消费者权益第几条

民法典欺骗消费者权益第几条

《民法典》第148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商家若通过虚假宣传、隐瞒事实等欺诈行为损害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可主张退一赔三的赔偿。民法典第500条更明确规定,合同订立过程中故意隐瞒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需承担赔偿责任。这几个条文共同构成了消费者维权的核心法律依据。

遇到商家套路怎么办?民法典教你硬核维权

老张花5000元买的实木家具,收货发现是密度板贴皮。这种情况完全适用民法典第148条!商家在销售时虚构材质构成欺诈,老张不仅可以要求退货,还能主张三倍赔偿。去年杭州就有类似案例,法院判决商家赔偿消费者1.5万元。

签了居间协议买方违约

签了居间协议买方违约

《民法典》第962条,居间协议是中介方促成买卖双方订立合同的法律文件。买方签了居间协议后违约,看协议是否约定违约条款。有明确违约金约定的,买方需按约赔偿;没有约定的,卖方可以主张实际损失赔偿。特别!即便交易没完成,中介费也要照付——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中介坚持要签跳单条款。

一纸协议背后的蝴蝶效应

最近有个朋友老张气得跳脚,他卖房时遇到买家小王签完居间协议第二天就反悔。本来谈好的500万交易,赶上房价波动期,小王觉得买亏了想溜。这时候中介拿着协议找上门,要求支付5万中介费,买家却玩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