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合同和购销合同

刷短视频时看到有人说销售合同和购销合同天差地别,吓得我赶紧翻开《民法典》查证。其实《民法典》第595条,这两种合同在法律性质上完全一致,都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所有权、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典型合同。实务中之所以出现不同叫法,更多是行业惯例使然——建材行业偏爱购销合同,跨境电商常用销售合同,本质上都是同一套法律规则在支撑。

这些合同陷阱你正在踩

去年处理过一起服装厂纠纷,合同里写着货到付款,结果买方收到货后硬说没见到提货单不算货到。气得老板拍桌子:老子亲自开车送的货!还是赔了违约金。所以现在帮企业审合同,我都会特别标注清楚货到以签收单日期为准。

见过最离谱的是用微信谈妥百万订单,双方老板在饭局上碰个杯就当签约了。结果市场行情突变,买方翻脸不认账,法院判决时因为缺少关键条款,卖方只能吃哑巴亏。所以就算再熟的客户,至少要把标的物、数量、价款这些核心要素写进书面合同。

新型合同纠纷实录

最近直播带货圈出了件新鲜事,某网红在直播间口播买三送五,粉丝下单后只收到三件商品。商家搬出合同里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公司所有的条款,结果被市监局认定格式条款无效。现在帮MCN机构做合规,我们都会在合同里加一句优惠活动以订单页面公示为准。

还有个做跨境电器的客户更冤,合同约定USD结算,结果恰逢汇率暴跌,光汇差就亏了辆保时捷。现在给他们拟合同都会特别注明按银行当日现汇卖出价折算,最近半年再没出过类似问题。

销售合同和购销合同

小白也能看懂的签约避坑指南

建议每个老板办公室都备本《民法典合同编》,重点标红第470条。签合同前务必核对七大要素:当事人信息、标的、数量、质量、价款、履行期限、违约责任。上次帮餐饮连锁品牌审加盟合同,发现对方把特许使用费写成服务费,仅这一字之差就能省下几十万税费。

遇到定金和订金分不清的,直接记住口诀:定金双倍赔,订金可退回。去年有个家具店案例,顾客交的3万元写成订金,后来取消订单居然全额退款,老板肠子都悔青了。

高频问题答疑专场

电子合同真的具有法律效力吗?

完全合法!《电子签名法》第14条,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具有同等效力。但要三点:1.使用工信部认证的签约平台 2.关键条款要做醒目标注 3.最好同步做电话录音确认。去年我们经手的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法院正是依据法大大平台的签约日志判我方胜诉。

对方迟迟不付款怎么合法催账?

分四步走:1.发书面催告函(保留快递单)2.超30天可主张违约金 3.满60天可解除合同 4.同步申请财产保全。有个窍门:在合同里约定日千分之一违约金,这个标准法院支持。去年帮建材商追款,违约金部分就要回了18万。

格式条款怎么避免被认定无效?

记住三个关键:1.采用加粗/变色等显著提示 2.在签约时另附说明页让乙方单独签字 3.不设置明显不公平条款。某健身会所曾把会员卡概不退费印在合同背面小字,被法院判赔后,现在都改成单独签署《特殊条款确认书》了。

遇到货品质量问题如何取证?

立即做四件事:1.现场拍摄视频(含外包装、瑕疵部位、环境全景)2.找公证处做证据保全 3.发送书面质量异议函 4.在合理期限内提出主张。去年处理过一批进口红酒变质案件,正是靠海关监控视频和SGS检测报告打赢了官司。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