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欺骗消费者权益第几条
《民法典》第148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商家若通过虚假宣传、隐瞒事实等欺诈行为损害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可主张退一赔三的赔偿。民法典第500条更明确规定,合同订立过程中故意隐瞒重要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需承担赔偿责任。这几个条文共同构成了消费者维权的核心法律依据。
遇到商家套路怎么办?民法典教你硬核维权
老张花5000元买的实木家具,收货发现是密度板贴皮。这种情况完全适用民法典第148条!商家在销售时虚构材质构成欺诈,老张不仅可以要求退货,还能主张三倍赔偿。去年杭州就有类似案例,法院判决商家赔偿消费者1.5万元。
现在直播带货的套路才叫深!主播喊着3件库存诱导下单,实际上库存充足。这种人为制造稀缺感的营销手段,按照民法典第500条已构成缔约欺诈。消费者保留好直播录屏和下单记录,可以向平台投诉要求退差价或赔偿。
更隐蔽的是大数据杀熟。同一家酒店,老用户显示价格比新用户贵200元。这种行为违反民法典第113条关于公平交易的原则,消费者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去年某旅行平台就被罚款50万元。
常见问题解答
商家虚假宣传适用民法典哪一条?
主要适用第148条和500条。宣传纯棉实际含化纤成分,消费者可主张合同撤销+三倍赔偿。取证时保留商品详情页截图、检测报告等证据。
网购遇到欺诈怎么举证?
1. 下单时立即录屏商品页面 2. 保留完整聊天记录 3. 收到货第一时间拍摄开箱视频 4. 必要时找第三方机构检测。今年有消费者凭开箱视频成功索赔笔记本电脑配置造假案例。
赔偿标准到底怎么算?
基础是退货退款+实际损失赔偿。若认定欺诈,可主张价款三倍赔偿(最低500元)。食品类问题可主张十倍赔偿。索赔要在知道受欺诈起一年内提出。
商家不承认欺诈怎么办?
先通过12315平台投诉,30天内会有调解。调解不成可向法院起诉,准备好交易记录、检测报告等证据链。小额纠纷建议走互联网法院,5000元以下案件不用请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