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劳动合同、购销协议、加盟合同等常见文本,指导签约风险审查、违约证据收集、合同解除流程,助您构建合规契约,降低交易法律风险。
无固定期限合同解除赔偿

无固定期限合同解除赔偿

《劳动合同法》第36-41条规定,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解除赔偿主要分为三种情况:合法解除支付经济补偿金(N或N+1)、违法解除支付赔偿金(2N)、员工主动辞职或过失解除无需赔偿。N代表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需要的是:经济补偿金上限为当地社平工资三倍,且最高计算12年;而违法解除的赔偿金不受此限制。

无固定期限合同解除的五个真相

小张在某互联网公司工作8年,突然收到解除通知。公司说因业务调整要裁员,愿意支付8个月工资。但小张发现其他部门仍在招聘同岗位员工,最终通过劳动仲裁拿到了16个月工资的赔偿金。这个案例告诉我们:

剩下未履行的合同怎么办

剩下未履行的合同怎么办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合同一方不履行义务时,另一方有权要求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未履行的合同不是死局,法律给了你三种武器:逼着对方干完活、让对方修修补补、或者直接要钱赔钱。但要!合同客观上已经没法继续(定制商品被烧毁了),这时候就只能索赔了。建议先翻出合同原件,找到违约条款和争议解决方式,这两部分就是你维权的路线图。

遇到合同烂尾?手把手教你四步破局

第一步:别急着掀桌子,先看看合同咋说的。很多人在气头上直接找律师,结果发现合同里早就约定了违约金比例或者仲裁条款。小明装修房子,装修队干到一半跑路了,他翻出合同发现约定了每延期一天赔200元,这时候直接拿着合同去要钱比打官司快多了。

宣告合同无效和解除合同的区别

宣告合同无效和解除合同的区别

最近接了个咨询,客户签完合同发现对方资质造假,急吼吼问我:这情况我是要解除合同还是主张无效啊?其实很多朋友都分不清这两个法律概念的区别。今天咱们就从《民法典》规定出发,用大白话讲明白这俩操作到底差在哪。

一、合同无效就像从未存在过

去年处理过一个典型案例:老王花200万买了套学区房,过户时才发现房产证是伪造的。这种情况就得走合同无效程序。《民法典》第155条,无效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就像这份买卖从未发生过。

常见的合同无效情形包括:

怠于履行清算义务的认定

怠于履行清算义务的认定

《公司法》《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怠于履行清算义务指公司解散后,清算义务人(为股东、董事等)未在法定期限内启动清算程序,或未采取必要措施导致公司财产贬值、流失,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其认定需满足四个要件:主体适格(具有清算义务)、时间条件(超过15日未成立清算组)、主观过错(故意或重大过失)、因果关系(与债权人损失直接关联)。《九民纪要》更是明确:即使股东未实际参与经营,也因消极不作为被追责。

重复起诉的法律后果

重复起诉的法律后果

《民事诉讼法》第124条规定,重复起诉是指当事人就已经提起诉讼且正在审理中的案件,或者在裁判生效后又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再次起诉的行为。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处理非常明确:要么不予受理,要么驳回起诉。更严重的是,被认定为恶意重复起诉,当事人面临司法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极端情况下甚至构成虚假诉讼罪。这种制度设计既是为了维护司法权威,也是为了防止司法资源被滥用。

重复起诉的五大高发场景

1. 婚姻家庭纠纷中常见双方反复争夺抚养权,王女士在离婚判决生效后,又以发现前夫有家暴倾向为由再次起诉变更抚养权,但未能提供新证据被驳回

交房与合同不符怎么办

交房与合同不符怎么办

《民法典》第577条和《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31条规定,开发商交房与合同约定不符时,业主有权要求整改、赔偿甚至退房。要固定证据(如拍照、验房报告),通过协商、投诉或诉讼维权。若开发商存在故意隐瞒或欺诈行为,最高可主张双倍赔偿。

一、收房发现货不对板?手把手教你维权

去年杭州张女士收房时发现阳台面积缩水3平米,她立即做了三件事:1.拒绝在收房单上签字 2.请专业验房师出具报告 3.用执法记录仪全程录像。结果开发商一周内就给出了每平米差价2倍的补偿方案。记住,维权要趁早,收房当天就是黄金维权期!

约定合同签订地法院管辖

约定合同签订地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合同当事人可以通过书面协议选择与争议有实际联系地点的法院管辖,而合同签订地作为典型的实际联系地点,是法律明确认可的管辖约定选项。这种约定本质上是通过意思自治原则提前锁定未来纠纷的审判权归属,既能避免管辖权争议,又能降低异地诉讼成本。若约定的签订地与实际签约地不符,或存在多个签约地时,法院实际履行情况重新确定管辖。

为什么聪明人都在合同里加这句话?

老王和杭州某公司签合特意把签订地写成自家门口的法院所在地。后来对方违约,老王不用跨省打官司,直接在当地法院立案,省下差旅费不说,还占尽主场优势。这种操作在商业合作中越来越常见,尤其是涉及异地交易时,提前锁定对自己有利的管辖法院,相当于给合同上了道保险栓。

明显不公平的合同有效吗

明显不公平的合同有效吗

《民法典》第151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也就是说,明显不公平的合同不一定直接无效,但受害方可以依法主张撤销。法院在判定时会综合考虑合同条款的合理性、双方地位是否平等、是否存在胁迫或欺诈等因素。若被认定为显失公平,合同被撤销或部分条款被认定无效。

为什么明显不公平的合同还能存在?

生活中常有人吐槽:这合同简直坑人,为什么还能签?法律上显失公平的认定门槛很高。你明知某条款对自己不利却自愿签字,法院认为这是商业风险而非显失公平。租房合同里约定电器损坏一律由租客赔偿,虽然看似霸道,但房东提供的是老旧房屋且租金极低,法院支持这种条款的合理性。

请了律师但是没有办事可以退费用吗

请了律师但是没有办事可以退费用吗

签了委托合同付了律师费,却发现律师根本没干活?《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第十六条和《民法典》合同编规定,律师未按约定提供服务时,委托人有权要求退费!但能不能全额退、怎么退,关键要看合同约定和实际情况。律师完全没开展工作可以主张全额退费,若已部分履职则按比例扣除,下面我们就用大白话聊聊这些门道。

一、付钱后律师玩失踪?这几种情况能退钱

去年杭州王女士花3万委托律师处理房产纠纷,结果律师收钱后电话不接微信不回。这种情况属于根本违约,王女士通过律协投诉最终拿回全部费用。类似能退费的情况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