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劳动合同、购销协议、加盟合同等常见文本,指导签约风险审查、违约证据收集、合同解除流程,助您构建合规契约,降低交易法律风险。
原告律师会联系被告吗

原告律师会联系被告吗

在法律实务中,原告律师是否会直接联系被告的问题,本质上涉及《律师法》《民事诉讼法》及律师执业规范。现行规定,原告律师未经法院许可或被告同意,不会主动联系被告本人。这是因为律师行业存在严格的利益冲突回避原则,且直接接触引发证据污染、程序违规等风险。但特殊场景下,调解程序启动后、双方已签署《沟通授权书》或涉及公益诉讼时,律师可通过合法途径与对方沟通。

原告律师联系被告的5种实战场景

虽然常规诉讼中律师更倾向于隔空交锋,但现实中这些情况你想不到:

合同违约赔偿标准

合同违约赔偿标准

《民法典》第577条至584条规定,合同违约赔偿的核心是填补守约方损失,包括实际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但赔偿总额不得超过违约方订立合预见或应当预见的损失范围。举个栗子,你签了100万的供货合同,对方违约导致你转卖只能赚80万,那20万差价就是可索赔的可得利益损失。

一、合同违约赔偿的三大黄金法则

第一招:实际损失要算清。装修公司延期交工,你住酒店的费用、临时租房的押金都要留好发票。第二招:预期利润别忘记。特别是商业合作中,像网红解约导致直播带货收益损失,这部分法院也会支持。第三招:违约金别写太高。超过实际损失30%被认定过高,去年杭州就有个案子,500万违约金被砍到350万。

和中介签了合同,发现收费不合理

和中介签了合同,发现收费不合理

签完中介合同发现收费有问题?先别慌!《民法典》第496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中介提供的格式合同必须明示重点条款。收费项目存在隐形加价捆绑消费等情况,即便签了合同也能主张条款无效。更狠的是《价格法》第13条直接规定:经营者必须明码标价,不得收取任何未标明的费用!所以遇到中介乱收费,法律早就给你撑好腰了!

手把手教你应对中介收费陷阱

上周我有个粉丝小明的真实案例:签租房合说好中介费2000,结果搬进去发现账单上多了500块卫生管理费。中介拿着合同说白纸黑字写着呢,小明这才发现合同第8条有行小字写着需缴纳房屋维护相关费用。这种情况怎么破?我教了他三招:

合同不涉及第三方原则

合同不涉及第三方原则

每次看电视剧里主角因为合同纠纷被坑,弹幕总有人刷这合同关我什么事?,其实这话还真说到了点子上!《民法典》第465条早就规定得明明白白:依法成立的合同只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这句话翻译成人话就是——合同这事儿,就是签约双方的二人世界,外人别来沾边!就像你去餐馆点菜,总不能隔壁桌的大哥突然跳出来说这盘红烧肉我也要分一口吧?这就是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精髓。

合同世界的结界到底有多神奇?

去年我帮朋友处理过一个特逗的案子:老王把房子租给小张,合同里写着承租人不得转租给纹身师。结果小张偷偷把次卧转租给一个花臂小哥,房东老王气得要起诉花臂小哥。你猜法院怎么说?法官直接来了句:花臂小哥又不是合同当事人,房东管不着!老王只能捏着小张违约这条不放。这案例活脱脱就是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真人秀啊!

中介发工资和厂里发工资的区别

中介发工资和厂里发工资的区别

从《劳动合同法》角度看,中介发工资属于劳务派遣或外包用工模式,劳动者与中介机构签订劳动合同,工资发放主体是中介公司;而厂里发工资则属于直接雇佣关系,工厂作为用人单位直接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并支付薪酬。这种区别直接影响了劳动者的社保缴纳主体、工伤认定流程以及维权对象等核心权益。

中介发工资的隐藏玩法

老张去年通过中介进了电子厂,第一个月领工资就懵了——工资单上赫然列着管理费服务费等扣款项目。中介发工资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工资拆解术,把原本完整的月薪拆分成底薪+岗位补贴+绩效奖金等多个部分。这么做可不只是为了看着好看,很多中介通过这种方式降低社保缴费基数,还能在淡季随意调整浮动部分的金额。更绝的是,有些中介还会玩跨省发薪,利用不同地区的社保政策差异来降低成本。

没有合同怎么要工程款

没有合同怎么要工程款

干完工程拿不到钱还没签合同?先别慌!《民法典》第490条,就算没书面合同,只要有实际施工行为、对方验收确认等证据,照样能认定为事实合同关系!法律保护的是实际发生的交易,不是那张纸。不过要记住,没合同维权难度翻倍,证据收集才是关键!

一、没合同也能要钱的实战攻略

去年老王给某酒店装修,当时老板拍胸脯说咱们这关系签啥合同,结果完工后赖账。老王拿着微信催款记录、现场施工照片和工人证词起诉,法院照样判他胜诉!这说明什么?证据链完整了,没合同照样拿钱!

起诉合同纠纷流程

起诉合同纠纷流程

《民事诉讼法》规定,合同纠纷起诉流程主要包括五个核心环节:准备起诉材料→确定管辖法院→提交立案申请→参与庭审程序→执行判决结果。整个过程需重点关注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证据链完整性及合同条款的合法性。专业律师在此过程中能帮助起草起诉状、规避程序风险,建议在立案前完成风险评估。

手把手教你走完合同纠纷起诉全流程

老张去年和装修公司签了20万的合同,结果墙面三个月就开裂,对方推诿不处理。他带着合同和现场照片找到我们时,完全不知道该怎么维权。其实像老张这样的案例很常见,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讲讲普通人打合同官司的全过程。

租车撞了要自己赔钱吗

租车撞了要自己赔钱吗

握着方向盘手心冒汗的新手司机、临时需要商务用车的上班族、计划自驾游的情侣...很多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租车撞了要自己赔钱吗?《民法典》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答案分三种情况:
1. 买了全险且不存在免责条款(酒驾),基本不用自掏腰包
2. 只买基础险的话,1500元以下的剐蹭要自己承担
3. 涉及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就算有保险也要承担部分责任
这个结论背后其实藏着租车合同里的霸王条款和保险公司的文字游戏,继续往下看,教你如何见招拆招。

有转让合同但未变更法人

有转让合同但未变更法人

很多老板签完股权转让合同后,总觉得「白纸黑字签了字就稳了」,结果拖着没去工商局变更法人登记。转让合同生效≠法人自动变更!《民法典》第502条,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法人变更必须完成工商登记。合同能约束买卖双方,但对外效力以登记为准。公司欠债了,债权人照样可以找原法人追责,这时候拿着转让合同说「公司早卖给别人了」根本没用!

转让合同签了,法人没改会出什么幺蛾子?

老王去年把公司转给小李,合同签得明明白白,结果小李拖着没去改法人。半年后公司被供应商起诉,法院直接把老王银行卡冻结了。老王拿着转让合同去喊冤,法官一句话怼回来:「工商系统里你还是法人,这锅就得你背!」老王赔了20万,小李早就跑路找不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