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劳动合同、购销协议、加盟合同等常见文本,指导签约风险审查、违约证据收集、合同解除流程,助您构建合规契约,降低交易法律风险。
业务员签的合同出了问题谁负责

业务员签的合同出了问题谁负责

《民法典》和《劳动合同法》,业务员签订合同引发的责任归属需分情况判断:若业务员以公司名义签订合同且属于职务行为,法律责任由公司承担;若存在越权签约、私刻公章或与第三方恶意串通等情形,业务员需承担个人责任。关键要看签约行为是否在授权范围内,以及公司是否对签约结果存在管理过失。

合同签出问题?这4种情况决定谁来背锅

场景一:新手业务员签了个自杀价合同,公司能反悔吗?
刚入职的小王为了冲业绩,把产品报价砍到成本价以下。这种情况公司大概率要认栽——只要客户能证明小王有签约权限(拿着公司合同模板),法院会认定构成表见代理,公司得先履行合同再内部追责。

同意调解后还可以告对方吗

同意调解后还可以告对方吗

每次遇到纠纷选择调解时,大家最纠结的就是:签完调解书还能不能去法院告状?《民事诉讼法》第201条和《人民调解法》第33条,调解协议经司法确认后具有强制执行力。一旦调解成功并完成司法确认,原则上不能再就同一纠纷起诉。但现实中存在三种例外情况:对方未履行协议、调解内容违法、调解过程存在欺诈胁迫。所以调解签字不是一锤子买卖,关键要看协议是否合法有效以及后续执行情况。

调解不是终点 这些情况还能再战

去年有个朋友装修被坑,调解时对方答应赔偿3万,结果半年过去一分钱没见着。这种情况直接拿着调解协议去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就行,根本不需要重新起诉。还有个真实案例:交通事故调解时车主承诺赔偿医疗费,结果伤者后续出现后遗症,这种情况属于发现新损害事实,可以就新产生的损失另行起诉。

滞纳金最长多长时间

滞纳金最长多长时间

《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滞纳金的计算时长一般受到两个限制:违约金比例上限诉讼时效。来说:

1. 违约金比例上限:《民法典》第585条规定,违约金不得过分高于实际损失,不超过造成损失的30%。若滞纳金每日按欠款金额的万分之五计算,一年约为18%,超过三年突破30%的限制。

2. 诉讼时效:普通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为3年(《民法典》第188条),债权人超过3年未主张权利,债务人可主张时效抗辩。滞纳金最长累计3年,但需结合实际情况判断。

签合同违约怎么办

签合同违约怎么办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合同违约必须承担继续履行、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责任。简单来说就是:违约方要么乖乖按合同办事,要么赔钱解决问题。但会遇到各种幺蛾子,对方赖账、玩失踪、甚至反咬一口说你先违约。这时候手里有合同就像拿着尚方宝剑,关键得知道怎么用!

一、合同违约处理实战指南

最近有个做建材生意的王老板就栽了跟头:客户签了100万的采购合同,结果只提了30万的货就玩消失。王老板拿着合同找到我们,我们直接祭出三招:

1. 先给对方发《履约催告函》,用EMS寄到合同地址并录像留证

中介恶意网签后果

中介恶意网签后果

从法律角度看,中介恶意网签属于典型的违法行为,涉及民事侵权、合同欺诈甚至刑事责任。《民法典》第154条,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无效;《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第25条也明确规定中介不得隐瞒或虚构交易信息。若中介未经房主或租客同意,擅自通过网签系统锁定房源、伪造交易流程,轻则需赔偿损失,重则触犯《刑法》中的合同诈骗罪(第224条)或伪造证件罪(第280条)。

中介恶意网签的五大后果

1. 房源被冻结,买卖双方受牵连

诱骗签订合同有效吗

诱骗签订合同有效吗

《民法典》第148条,用欺诈手段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签订的合同,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重点在于:1)存在故意欺骗行为 2)导致对方产生错误认识 3)基于错误认识签订合同。举个栗子,房东隐瞒房屋被法院查封的事实,租客发现后可以要求撤销租赁合同。

这年头骗子玩套路,合同陷阱要当心

老王最近就遇到糟心事:中介承诺买商铺送户口,结果付完首付发现根本没这政策。这种典型欺诈合同可以撤销,但老王需要证明中介确实做过虚假承诺。建议签合养成录音习惯,重要承诺必须写入合同条款。

起诉合同诈骗流程

起诉合同诈骗流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起诉流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收集证据→报案或自诉→司法程序推进。来说,当事人需要先固定诈骗证据(如合同、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由法院审理判决。若公安机关未立案,受害人也可直接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

遇到合同诈骗,普通人怎么操作最有效?

你付了10万定金给装修公司,结果对方卷款跑路,这时候千万别急着发朋友圈骂人!

签好的协议怎样才能撤销

签好的协议怎样才能撤销

拿着刚签字的协议后悔得直拍大腿?先别急着哭!《民法典》第147-151条,签好的协议确实有撤销机会。但必须符合重大误解、显失公平、被欺诈或胁迫等法定情形,且要在知道撤销事由1年内向法院起诉。举个栗子:老王花30万买了台全新二手车,结果发现是重大事故车,这属于欺诈,老王就能申请撤销购车协议。

一、签完字想反悔?这些情形有戏

上周刚处理个案子:00后小美被忽悠签了5年直播合约,违约金500万。我们抓住签约时未满18岁且监护人未追认这点,成功撤销协议。记住这5种救命情形:

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判决书

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判决书

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判决书是法院针对租赁双方争议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其核心依据是《民法典》第七百零三条至七百三十四条关于租赁合同的规定。当房东与租客因租金支付、房屋维修、合同解除等问题产生纠纷时,判决书会通过审查合同条款、履约证据和法律规定,明确各方权利义务。法院会重点核查是否构成根本违约、是否存在法定解除事由,最终以书面形式固定裁判结果,成为后续强制执行的依据。

一份判决书里藏着哪些关键信息?

去年处理的真实案例中,租客小王因房东老张拒绝退还2万元押金闹上法庭。判决书详细记载了双方微信沟通记录、房屋交接视频等关键证据,最终认定老张以墙面污损为由扣留押金证据不足,必须全额返还。这份28页的判决书就像故事书般还原了事件全貌:从签约时含糊的保持房屋原样条款,到退房时双方对原样的不同理解,法官最终依据《民法典》第七百一十条,认定日常使用损耗不应由租客担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