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协议被辞退有赔偿吗
劳动协议被辞退是否赔偿,取决于辞退原因是否合法!《劳动合同法》第46条、47条规定,用人单位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无故辞退、未提前通知等),必须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是员工严重违纪(如盗窃、泄密等)被合法辞退,则无需赔偿。简单来说就是:公司犯错要赔钱,员工犯错自己扛。
被辞退拿赔偿的3种常见姿势
最近朋友小张被裁员,公司只给半个月工资打发人。他跑来问我:劳动法不是说N+1吗?我翻出法条给他看,愣是帮他要回3万补偿金。其实普通人被辞退时,掌握这些知识真的很重要:
劳动协议被辞退是否赔偿,取决于辞退原因是否合法!《劳动合同法》第46条、47条规定,用人单位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无故辞退、未提前通知等),必须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是员工严重违纪(如盗窃、泄密等)被合法辞退,则无需赔偿。简单来说就是:公司犯错要赔钱,员工犯错自己扛。
最近朋友小张被裁员,公司只给半个月工资打发人。他跑来问我:劳动法不是说N+1吗?我翻出法条给他看,愣是帮他要回3万补偿金。其实普通人被辞退时,掌握这些知识真的很重要:
签合同就像搭积木,每一块积木的位置都决定了整个结构的稳定性。而合同主体就是最底层的积木——一旦动了它,整个合同瞬间垮塌。从法律角度看,不允许变更的合同主体:签订合确定的当事人(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未经全体协商一致或法律特别允许的情况下,不得擅自被替换或增减。《民法典》第543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但涉及主体身份属性的变更需满足更高要求。就像结婚证不能随便换人,有些合同里的主角也注定无法中途退场。
《民法典》第595条,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这里的标的与标的物看似相近,实则存在本质区别:
标的是合同权利义务指向的抽象对象,购买手机的服务转让房产所有权的行为;而标的物是存在的实物或财产权利,某品牌型号手机某小区某栋某号房产。标的是买什么关系,标的物是买什么东西。
最近好多朋友租电动车被扣违约金,这事儿可大可小。《民法典》第585条,违约金赔偿标准主要看合同约定,但最高不能超过实际损失的30%。举个栗子,你租车押金500块,商家要是主张违约金最多只能要150元。不过现实中很多租赁公司会玩文字游戏,把违约金和折旧费、服务费混在一起算,这时候咱们可得擦亮眼。
第一坑:超时十分钟也算违约?上周有个大学生租车超时15分钟被扣了整天租金,这明显不合理!正常违约金应该按小时折算,超时1小时扣10%租金。
《人民调解法》第三十二条,当事人认为调解协议存在以下情形可向法院申请撤销:1)协议内容违反法律规定;2)存在欺诈、胁迫情形;3)调解员与对方当事人恶意串通;4)重大误解导致权益受损。撤销流程需在知道撤销事由1年内提起诉讼,需提交调解协议书原件、证据材料及起诉状。特别要经司法确认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撤销程序必须通过司法途径完成。
去年处理过一起典型案例:李大姐在物业纠纷调解中,因为着急接孙子放学,没细看就签了赔偿5000元的协议。后来发现监控视频证明根本不是她的责任,我们通过收集现场监控、调解过程录音,证明存在重大误解,最终成功撤销协议。
《民法典》第563条,法定解除合同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五种: 1. 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2. 在履行期限届满前,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3. 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4. 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5.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如不定期继续性合同的任意解除权)。 这些情形赋予了当事人单方解除合同的权利,但需程序合法性和证据留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管辖法院(需符合法律规定),则以约定优先。原告可以选择在被告的老巢(住所地)或合同实际执行的主战场(履行地)起诉,但双方提前签过约定战场条款,就要按约定来。
张三和李四签了份建材买卖合同,张三在杭州,李四在西安,合同约定货到北京付款。结果李四没给钱,张三要起诉,该去哪儿的法院?法律规定,张三可以选择: 1. 李四的老家西安法院(被告住所地) 2. 合同实际履行的北京法院(合同履行地) 但很多人搞不清合同履行地到底怎么算——是发货地、收货地还是付款地?这时候需要看合同内容,或者《民事诉讼法解释》第十八条判断:争议标的为给付货币的,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就是履行地。张三要追货款,那他自己的杭州也成为履行地!
许多人在交通事故处理中都有这样的疑问:事故认定书双方都签字了是不是就代表结案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规定,事故认定书是交警部门对事故成因、责任划分的行政文书,签字仅代表对认定结果的知悉确认,并不等同于案件终结。真正意义上的结案需要满足赔偿履行完毕+行政/刑事处罚完成的双重条件。
老张上个月追尾了李师傅的车,两人在交警队签完认定书后,老张以为这事就算完了。结果半个月后收到法院传票,这才发现事情大条了!签字其实就像网购时的确认收货——你只是承认收到东西了,但后续的退换货、维权才刚刚开始。
当你在派出所签完调解协议书后突然反悔,这事儿可不是简单的说话不算数。《人民调解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经司法确认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效力。但很多派出所调解并未经过司法确认程序,这时候反悔就进入了法律灰色地带。专业律师提醒:调解协议本质是民事合同,只要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单方反悔要承担违约责任。
去年在杭州就发生过典型案例:两邻居因装修纠纷闹到派出所,调解时签了赔偿5000元的协议。结果三天后赔偿方反悔,理由是回家越想越憋屈。这种情况太常见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