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工资标准怎么写

当劳动者通过劳动仲裁维权时,工资标准的计算直接影响赔偿金额。《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主张工资标准时需要提供完整的工资构成证明,包括但不限于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加班费、补贴等。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对工资支付情况负有举证责任,但劳动者仍需准备劳动合同、银行流水、工资条等核心证据。

劳动仲裁工资计算三大实操技巧

搞懂工资结构才能算对账,记住这三点稳稳拿回血汗钱:

第一招:工资单拆解术 把每月到手的钱拆成基本工资+绩效+补贴+加班费,小王月入8000元,基本工资5000,绩效2000,餐补300,交通补700,这些都要分开列明。

第二招:举证责任转移术 公司不提供考勤记录?直接引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硬刚!去年有个案例,深圳某员工用微信打卡截图成功追回3个月加班费。

劳动仲裁工资标准怎么写

第三招:赔偿金翻倍术 遭遇拖欠工资?除了要回本金,还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主张50%-100%赔偿金。有个外卖小哥用这招多拿了2.8万元!

劳动仲裁工资主张五大常见误区

这些坑千万别踩,否则到手的钱打对折:

误区1:只看合同基本工资 合同写5000实际月发8000?必须按实际发放标准计算!去年杭州法院判例明确,银行流水才是王道。

误区2:忘了年终奖 年终奖属于工资组成部分,有发放惯例的必须计入。某销售总监成功把18万年终奖计入经济补偿基数。

误区3:漏算加班费 周末加班要算200%工资,法定节假日300%。记住这个公式:加班费=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倍数。

误区4:社保公积金不算数 虽然这两项不计入个税,但属于劳动报酬组成部分,必须包含在计算基数里。

误区5:口头约定不算数 微信聊天记录、录音都能作为涨薪证据,某程序员靠微信记录追回2年工资差额。

劳动仲裁工资标准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试用期工资怎么计算?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正式工资的80%或当地最低工资。深圳最低工资2360元,试用期至少要有1888元。要的是,有些公司会把补贴算进工资凑数,这是违法的!

问题2:没有签劳动合同怎么算工资?

这种情况反而赚到了!《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可以主张双倍工资差额。实际月薪1万,工作满1年没签合同,最多能要11个月×1万=11万元。但要1年的仲裁时效,从应签合同次月起算。

问题3:提成奖金怎么主张?

关键看有没有书面约定。有提成制度的要提供考核文件,没书面约定的可以用以往的发放记录佐证。某房产销售凭3年的微信转账记录,成功追回15万提成款。

问题4:疫情期间工资怎么算?

隔离期间按正常工资支付,停工第一个月照发,第二个月起按最低工资80%发。但很多公司会玩文字游戏,记得保留政府封控通知等证据。

问题5:经济补偿金基数包含哪些?

按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算,包含奖金、津贴、加班费。有个高管把股权激励都算进去了,多拿了70多万补偿!但要北京等地有社平工资三倍封顶的规定。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