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如何确定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法》和《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动仲裁委员会主要通过三要素原则确定劳动关系:
1. 双方主体资格合法(劳动者需满16周岁,单位具有用工主体资质)
2. 劳动者接受单位管理,从事单位安排的有报酬劳动
3.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这三个条件就像三脚凳,缺一不可。即使没有书面劳动合同,只要符合这些特征,就会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仲裁实战指南:教你锁定关键证据
劳动仲裁时,证据就是你的武器库!重点收集这些铁证:
直接证据:工资转账记录(看备注是否写工资)、带公章的入职通知、社保缴费记录、个人所得税APP的申报记录。这些证据可以直接打脸不认账的老板。
辅助证据:钉钉/企业微信的考勤记录、工作证/门禁卡、工位照片、工作邮件往来。有个案子就因为员工保存了每天打卡的截图,直接坐实了劳动关系。
人证物证:同事证言、客户往来记录、参与公司活动的照片。记得让证人出庭作证,微信聊天记录要保留原始载体!
5大常见误区,90%劳动者都踩过坑!
误区1:签了劳务合同就是劳务关系
错!有个外卖小哥签的明明是《承揽协议》,但仲裁委发现他每天要开早会、穿统一制服、按固定路线送餐,最终认定是劳动关系,公司被判赔双倍工资。
误区2:现金发工资就死无对证
聪明的劳动者会同步收集:签收单复印件、老板写的欠条、讨薪录音。有个餐馆服务员每次领工资都悄悄录像,帮十几名工友都赢了官司。
误区3:工作不满1个月没证据
其实微信群工作安排、试岗期间的工牌、甚至工作服都能作证。有大学生兼职7天被欠薪,靠每天拍摄穿工作服在店内的视频成功维权。
劳动仲裁经典6问
Q1:没有劳动合同,只有微信聊天记录能赢吗?
可以!但要三点:
1. 聊天记录要显示老板身份(对方微信号是公司名称)
2. 内容包含工作指令(如明天去XX客户处安装设备)
3. 搭配其他证据形成证据链(如去客户处的签到表)
有个案例中,员工凭借3个月的微信工作群记录+客户签字确认单,成功认定劳动关系。
Q2:自由职业者算劳动关系吗?
关键看是否受单位管理。某平台写手,必须每天交稿、按固定标准修改、收入按月发放,就被认定劳动关系。能自主决定工作时间和内容的,则属于劳务关系。曾有网红起诉MCN机构,法院因其每天需直播满6小时、遵守行为规范,判决存在劳动关系。
Q3:公司用个人账户发工资怎么办?
别慌!收集这些证据:
1. 转账备注或聊天记录提到工资字样
2. 个税申报记录(登录个人所得税APP查)
3. 工资条(哪怕只是微信发送的Excel)
4. 与公司账户的往来凭证(如报销款从公户支付)
某销售员通过比对老板私人转账与公司客户付款时间,证明两者关联性,最终胜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