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买房贷款谁还

结婚买房贷款谁还

最近接到很多咨询小夫妻买房贷款纠纷的案子,作为从业10年的婚姻律师,今天就给大家掰扯清楚这个事儿。《民法典》第1062条明确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产生的债务原则上也是共同债务。但到买房贷款这事,可没这么简单——婚前买的还是婚后买的?房产证写谁的名字?首付款是谁出的?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还贷责任。

一、婚前婚后买房大不同

去年处理过一对90后小夫妻的案子特别典型。男方婚前付了50万首付买婚房,写自己名字,婚后两人一起还贷。结果离婚时女方非要分走一半房产,法院判的是:房子归男方,但共同还贷部分和增值部分要给女方补偿。这就是典型的"婚前个人财产+婚后共同还贷"模式。

要是婚后买的房就完全不一样了,哪怕房产证只写一个人名字,只要没签婚前协议,原则上就是夫妻共同财产。去年有个案例,女方父母出了200万首付,小两口婚后一起还贷,结果离婚时法院还是认定房子是共同财产,首付款算作女方父母的赠与。

二、贷款合同藏着大讲究

很多人不知道,银行房贷合同上的借款人直接影响还贷责任。去年有个当事人,婚前自己签的贷款合同,离婚后前妻直接摆烂不还贷,结果银行只追着他一个人要债。所以签贷款合最好双方都作为共同借款人,这样银行追债时谁也跑不了。

特别提醒:现在很多小年轻搞"接力贷",让父母当主贷人。这种情况要是离婚,房子归属和还贷责任会更复杂。之前有个案例,男方父母做主贷人,小夫妻还了3年贷款,离婚时法院认定房子是男方父母的,小两口只能拿回还贷部分。

三、这4招教你守住钱袋子

1. 签婚前协议别嫌麻烦,特别是涉及大额房产的。去年帮客户拟的协议里明确写清:首付500万由男方父母出资视为借款,房产份额按出资比例划分,后来离婚时省去好多扯皮。

2. 转账备注要写清楚。见过太多案例,男方父母转首付时没备注,离婚时被认定为赠与。记住转账时一定备注"借款"或"购房出资"。

3. 共同还贷要留证据。建议单独开个还贷账户,每月固定转账并备注"房贷还款"。之前有个案子女方用现金存款还贷,离婚时根本说不清楚。

4. 加名要谨慎。婚前房产加名等于赠与,去年有个男方婚前全款房加女方名字,离婚时直接判了女方分走30%。真要加名,建议约定份额比例。

四、灵魂拷问:这些坑你踩过吗?

Q:婚前买房婚后加名有用吗?
A:当然有用!加名就是法律上的赠与行为。但要贷款没还清,银行不同意加名,需要先办理抵押变更,这个过程涉及违约金。

Q:父母出资买房算谁的?
A:关键看有没有明确约定。最高法解释,父母为子女购房出资,没有明确约定的,婚后出资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建议让父母写个书面说明,或者签借款协议。

Q:离婚后房贷还要继续还吗?
A:分两种情况:房子判给你,你要继续还贷并补偿对方;房子卖掉,贷款还清后分剩余钱款。但要在贷款没结清前,银行仍然会向合同借款人追债。

Q:婚前买房婚后出租,租金算共同财产吗?
A:这个问题很多人想不到!民法典,婚前个人房产的租金属于经营性收益,婚后产生的租金算共同财产。除非你能证明完全由父母打理出租事宜。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