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楼人员帮办理的假离婚买房能退定金吗
从法律角度看,“假离婚买房”本身就是违法行为。《民法典》第146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也就是说,夫妻双方为了购房资格或贷款优惠而办理假离婚,本质上属于“通谋虚伪意思表示”,离婚手续被认定无效,而购房合同也因基础法律关系不合法受到影响。
至于定金的退还问题,需要分情况讨论:购房合同因虚假离婚被认定无效,《民法典》第157条,开发商应当返还定金,但若购房者存在过错(主动要求假离婚),需要承担部分责任;开发商明知假离婚仍协助操作,则被认定为共同过错方,购房者有机会全额追回定金。但现实中面临举证困难,最终结果需结合合同条款、证据材料等综合判断。
假离婚买房背后的法律旋涡
最近老王夫妻就栽在了这事儿上。售楼小哥拍胸脯保证:“姐您离个婚就能多买套房,我们帮做流水、开证明,定金交5万抵10万!”结果离婚证刚到手,楼市政策突然调整,老王想退定金却被开发商以“个人原因违约”为由扣留。更糟的是,妻子假戏真做拒绝复婚,老王落得人房两空。
这种操作藏着三大风险:
1. 离婚变真风险:全国法院数据显示,约13%的“假离婚”最终弄假成真
2. 财产分割风险:离婚协议中房产归一方所有变成既定事实
3. 法律追责风险:上海某案例中,购房者因虚假离婚被追缴税款及罚金28万元
售楼处的那些套路与话术
“哥您放心,我们合作律所专门处理这种离婚购房”“操作几百例了从没出问题”...这些售楼处常见话术其实都在打擦边球。某开发商销售总监透露,他们培训时会教销售三种逼单技巧:
- 制造焦虑:“现在不离婚买房,明天政策更严”
- 虚构案例:“上周刚帮客户办好,多赚了100万”
- 承诺兜底:“离婚协议我们帮您拟,保证财产安全”
但开发商提供的离婚协议模板暗藏陷阱。要求女方放弃所有财产换取购房资格,或者设置不对等的债务分配条款。更可怕的是,有些售楼处会联合中介伪造离婚证,这种行为已涉嫌刑事犯罪。
遭遇退定纠纷如何破局?
当发现被骗想退定金时,记住这三个救命动作:
1. 证据保全:立即对销售承诺录音,保存微信记录、宣传单页等
2. 攻防转换:向住建部门举报开发商教唆虚假离婚,迫使对方主动协商
3. 法律施压:委托律师发函指出合同无效,必要时起诉主张缔约过失责任
杭州就有成功案例:购房者通过销售员微信中“建议办理离婚手续”的记录,成功证明开发商存在过错,最终不仅拿回20万定金,还获得3万元赔偿。
常见问题解答
Q1:假离婚买房被发现了会怎样?
A:面临三重后果:
1. 婚姻关系被法院重新认定为有效
2. 购房合同被解除且需承担违约责任
3. 涉嫌骗贷的将面临刑事追责
Q2:定金一定能要回来吗?
A:关键看证据链是否完整。若能有证据证明:
- 销售明确诱导假离婚
- 开发商提供虚假材料
- 合同存在违法条款
则退款成功率可达70%以上
Q3:如何证明是假离婚?
A:可通过这些证据佐证:
- 离婚后仍共同居住的物业记录
- 继续共同还贷的银行流水
- 与销售沟通的录音提到“假离婚”
- 离婚协议中财产分配明显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