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签合同贷款需要注意什么

买房签合同和办理贷款是人生中的重大决策,稍有不慎引发法律纠纷或经济损失。核心事项可以为三点:合同主体真实性条款权利义务明确性违约责任的预见性。某地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买方因未核实卖方身份,导致购买到抵押房,最终钱房两空。这提醒我们,法律风险隐藏在看似简单的流程中。

一、合同签定前的"防坑"三步走

第一步:查清房子"底细"比看户型更重要
别急着被样板间迷花眼,先让房东出示"身份证"——房产证原件!重点看三点:
1. 产权人是否与签约人一致(警惕代签陷阱)
2. 房子是否被抵押(去房管局拉产调最靠谱)
3. 土地性质是不是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后期税费吓死人)

第二步:合同条款要逐字"抠"
见过太多人签合只顾着谈价格,结果掉进文字陷阱。特别这些"魔鬼细节":
- 逾期交房违约金是日万分之三还是月千分之一?
- "不可抗力"条款有没有扩大解释?
- 面积误差超过3%怎么处理?
建议带着合同找专业律师做专项审查,几百块费用避免几十万损失。

二、贷款环节的五大"隐形炸弹"

炸弹1:流水账做假
某银行客户经理透露,30%的贷款被拒源于流水造假。现在银行大数据核查严格,千万别信"包装流水"的鬼话。

买房签合同贷款需要注意什么

炸弹2:忽略LPR浮动风险
签贷款合要确认是固定利率还是LPR浮动。去年有购房者月供突然增加800元,就是因为没搞懂重定价周期规则。

炸弹3:提前还款违约金
某股份制银行规定:3年内提前还款要收3%违约金。签合一定要明确写在纸面上,别信客户经理的口头承诺。

三、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首付款付给房东还是监管账户?

必须走资金监管!某中介公司统计,未做监管的交易纠纷率高出47%。法律规定预售房款必须存入监管账户,二手房最好通过银行共管账户支付。

问题2:贷款批不下来算谁违约?

关键看合同约定。建议补充条款写明:"因银行政策导致贷款未批,双方无责解约"。某案例中买方因未约定此条款,被没收20万定金。

问题3:开发商承诺的学区房没兑现能退房吗?

除非写入合同条款,否则很难维权。某楼盘宣传的"名校旁"实际距离3公里,法院判决开发商不违约,因为宣传资料写了"以实际规划为准"。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