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裁员补偿标准
最近不少企业传出集体裁员消息,打工人最关心的莫过于能拿多少补偿金。《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企业裁减20人以上或不足20人但占职工总数10%以上时,必须提前30天向工会说明情况,并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补偿标准依据第四十七条,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足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特别这里的月工资是指解除合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包含奖金、津贴和补贴。
你的补偿金是N+1还是2N?
最近某互联网大厂裁员时,有8年老员工拿到9个月工资补偿,而刚转正的新人只拿到1.5个月,这个差异就来自N+1的计算规则。举个真实案例:小王月薪2万,工作3年7个月,他的N就是4(3年按3算,7个月按1年算),加上1个月代通知金,总共能拿5个月工资10万元。但要企业存在违法裁员情形,没有提前报备劳动部门,员工可主张双倍赔偿即2N。
这些特殊情况最容易踩坑
孕妈妈李女士被裁时,公司只肯给N+1补偿,其实这是违法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孕期、产期、哺乳期员工除非严重违纪,否则不得裁员。还有55岁的老张,距离退休只剩2年,这种情况企业应该支付额外补偿,是2倍经济补偿金。另外要工资封顶线,月薪超过当地社平工资3倍(北京是33891元),计算基数就按33891元算,且最多支付12年。
手把手教你维权四步走
第一步先核对工资条,计算前12个月总收入(含年终奖)除以12,确认平均工资。第二步查工作年限,从劳动合同起始日算到离职通知日,试用期也算工龄。第三步对照银行流水,看补偿金是否足额到账。去年某车企裁员时,就发生过用基本工资代替全额工资计算的情况。第四步协商不成,记得1年内申请劳动仲裁,现在很多地方支持线上提交证据,处理周期缩短到45天左右。
企业不想赔钱会耍哪些花招?
有公司会让员工签自愿离职协议,放弃经济补偿。还有的威胁不给离职证明,或者说影响背调。更隐蔽的套路是调整考核标准,突然给员工打低绩效。遇到这些情况要记住:任何口头承诺都不作数,必须白纸黑字写进协议;离职证明不得写不利评价;绩效调整需要提前公示并经员工确认。建议谈话时全程录音,保留工资流水、考勤记录等重要证据。
常见问题答疑
问题1:奖金算在补偿基数里吗?
必须算!《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经济补偿的月工资包含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等货币性收入,但社保和公积金个人部分不算。
问题2:试用期被裁有补偿吗?
必须有!只要不是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试用期裁员同样适用N+1规则。工作不满半年按0.5计算,试用3个月被裁,应得0.5+1=1.5个月工资补偿。
问题3:协商不一致会怎样?
企业不能强行解除合同。达不成协议,员工可以继续上班,企业单方面解除属于违法解除,需要支付2N赔偿金。但要收集企业违法解除的证据。
问题4:补偿金要交税吗?
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以内的部分免征个税。北京社平工资127107元,3倍是381321元,补偿金不超过这个数就不用交税,超过部分按综合所得计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