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出钱买房怎么明确证明是给子女一方

《民法典》第1063条和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父母在子女婚后出资购房时,若未明确约定归属,法院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要证明这笔钱是给子女个人的"专属红包",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出资时有明确意思表示+资金流转可追溯。最硬核的操作就是签书面协议并进行公证,转账时备注"赠与子女个人购房款",这样才能让这笔钱与子女配偶彻底"划清界限"。

父母的血汗钱 如何变成孩子的"专属红包"

老李最近帮儿子买婚房,直接掏了200万首付。结果小两口结婚才半年就闹离婚,女方坚持要分半套房。老李急得直拍大腿:"这钱明明是我给儿子的!"现实中这种狗血剧情每天都在上演,关键就在于父母们不懂这三个绝招:

第一招:白纸黑字写明白
就像去菜市场买菜要留小票,给子女转钱也要签协议。去年王阿姨给女儿买房时就签了《单方赠与协议》,里面写着"本款项仅赠与女儿个人,不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还让女婿当场签字确认。后来女儿离婚时,这招直接保住整套房。

父母出钱买房怎么明确证明是给子女一方

第二招:银行流水会说话
千万别用现金!去年有对夫妻离婚,男方父母说给了80万现金,结果法院根本不认。正确的姿势是:用父母账户直接转账给开发商或卖家,备注栏写上"赠与XX(子女姓名)购房款"。必须经过子女账户,要立即转给卖家并保留完整转账记录。

第三招:公证处盖个章
杭州张叔叔的做法堪称教科书:带着儿子儿媳去公证处,当着公证员面签协议,明确这笔钱是给儿子的个人赠与。虽然花了2000块公证费,但后来儿媳出轨闹离婚时,这套价值600万的房子对方一毛钱都没分到。

90%父母都会踩的坑

1. "都是一家人写什么协议"——等离婚时就知道是不是一家人了
2. 用现金给钱——没有痕迹的钱等于白给
3. 帮还房贷——每月转账不备注,离婚时对方能分走一半
4. 房子写子女配偶名字——加名=送半套房
5. 装修款也算不清——家具家电贬值快,离婚时根本不值钱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不签协议只说给子女算数吗?

法官要看证据!去年上海有个案例,父母庭审时说口头说过给儿子,但拿不出证据,结果200万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记住:法律只相信看得见的证据。

问题2:婚后父母全款买房最保险的方式?

四步走:①签赠与协议 ②公证 ③父母直接转账给开发商 ④房产证只写子女名字。少做一步都翻车,去年广州就有个案例因为没公证损失了半套房。

问题3:转账时要什么?

三个不能少:不能现金、不能代转、不能没备注。最好单独开张卡专门转账,每笔都写"赠与XX购房款"。像深圳李女士那样,每次转账都带备注,离婚官司中这些记录成了关键证据。

问题4:写借条是不是更保险?

这是双刃剑!写借条,离婚时变成夫妻共同债务。杭州中院有个案子,父母拿着儿子签的借条要儿媳还钱,结果法院认定不属于共同债务,钱房两空。

问题5:已经买房了还能补救吗?

赶紧签补充协议!济南王先生就是在儿子结婚2年后补签了赠与协议,并让儿媳签字确认。虽然没公证,但在最近的离婚诉讼中,法院还是认可了这份协议的效力。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