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一方出轨法律责任

在现行法律体系下,单纯出轨行为一般不构成刑事犯罪,但引发严重的民事法律后果。《民法典》第1042条明确规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第1091条将重大过错作为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定情形。若出轨行为构成重婚或持续同居,还触犯《刑法》第258条重婚罪。也就是说,出轨的法律责任主要体现为离婚时的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归属以及损害赔偿三个方面。

一、出轨的法律代价比你想象的大

最近接到个咨询,王女士发现老公给小三买了套房,气得要起诉追回。其实这种情况还真能要回来!《民法典》1062条,婚内财产属于夫妻共同所有,未经配偶同意的大额赠与无效。去年上海就有个案例,法院判决小三全额返还68万购房款。

再说离婚分财产,别以为出轨只是道德问题。江苏高院公布的典型案例中,出轨方最终少分了35%财产。法院判决书明确写着:被告婚内出轨存在重大过错,财产分割按四六比例。现在离婚冷静期实施后,出轨证据直接影响能否快速判离。

二、孩子抚养权争夺战的关键证据

张先生来咨询时说最怕失去孩子,结果发现妻子出轨期间多次把孩子独自留家。法官把抚养权判给了他,为什么?因为出轨方的不当行为会被认定为不利于子女健康成长。记得去年杭州那个案子吗?妈妈出轨后带孩子见情人,法院认为这会给孩子造成恶劣影响。

但要!单纯出轨不必然丧失抚养权,关键看是否尽到抚养义务。有个东北案例,男方虽然出轨但平时照顾孩子无微不至,仍然获得了抚养权。所以收集证据要全面:聊天记录、消费凭证、邻居证言都要有。

男女一方出轨法律责任

三、精神损害赔偿怎么算?

李女士抓到老公出轨后索赔20万,法院只支持了5万。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因为法律讲究证据充分性。她只有暧昧聊天记录,对方律师一句朋友开玩笑就给糊弄过去了。要是能拍到亲密照片或宾馆记录,赔偿金额能翻3倍不止。

有个实用建议:发现出轨先别打草惊蛇。去年深圳有个聪明妻子,假装出差杀回马枪,用智能门锁记录下老公带人回家的时间,配合物业监控拿到关键证据,获赔12.8万精神损失费。

四、重婚罪的三大认定标准

很多原配以为同居半年就能告重婚,其实法律要求严格得多。必须满足:①对外以夫妻名义相处 ②持续稳定的共同生活 ③周围群众公认是夫妻关系。有个经典案例,男方给小三办生日宴时自称老婆,这就成为定罪的关键证据。

但现实中有个灰色地带——私生子问题。就算生了孩子,只要没公开以夫妻相称,照样不构成重婚罪。不过这种情况在离婚诉讼中会成为重大过错证据,直接影响财产分割比例。

常见问题解答

1. 发现配偶出轨能让他净身出户吗?

不能!法律没有净身出户的规定,但可以主张多分财产。《民法典》第1087条,法院按照照顾无过错方原则判决。实践中出轨方少分10%-30%财产,极端情况有过四六分成的判例。

2. 出轨会影响子女探视权吗?

原则上不影响,但存在例外情况。出轨方探视时带孩子见第三者,或者有教唆孩子仇视原配的行为,法院可以暂时中止探视权。北京就有个案例,父亲探视期间让小三冒充家教,被法院暂停探视3个月。

3. 配偶给小三的转账能全部追回吗?

可以追回共同财产部分!是工资收入等共同财产,无论转多少钱都能要回。但若用个人婚前财产赠与,只能追回一半。有个细节要:给小三的日常小额花费(1314元红包)被认定为普通赠与,法院不支持追回。

4. 出轨证据在手机里被删了怎么办?

千万别慌!立即做这三件事:①到营业厅打印通话记录 ②调取行车记录仪或小区监控 ③申请法院调查微信转账记录。新规明确,即便聊天记录被删,通过技术手段恢复的证据只要符合合法性要求,就能作为呈堂证供。

5. 签了忠诚协议出轨赔100万有效吗?

部分有效!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约定被认可,但天价赔偿条款会被认定无效。建议这样写:若一方出轨,离婚时自愿放弃某套房产。不能限制人身权利(禁止探视孩子),否则整个协议都作废。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