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成年子女可以选择不跟父母任何一方生活吗?

离婚后成年子女可以选择不跟父母任何一方生活吗?

离婚后孩子成年可以谁都不跟吗

孩子成年后确实可以自主选择不与父母任何一方共同生活。我国《民法典》第1084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但该条款主要针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问题。

对于已满18周岁的成年子女,法律没有强制规定必须跟随父母任何一方生活。成年子女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自主决定居住安排。这主要基于几个法律原则:成年人具有独立人格权,享有居住自由;父母对成年子女不再具有法定监护义务;子女成年后父母抚养义务自然终止。

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几个要点:如果子女虽已成年但仍在接受高中及以下教育,父母仍需承担抚养费;成年子女自愿选择独立生活时,父母不得强制干涉;子女有权自由选择与父母保持联系的程度;父母对子女的财产赠与需明确约定,否则可能被视为借款。

建议处理这类家庭关系时:父母应尊重子女的独立人格,用沟通代替强制;子女独立生活要考虑经济能力,避免盲目决定;重要决定最好形成书面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保持适当联系对维系亲情很重要,但频率和方式应由子女主导。

法律虽然赋予成年子女选择权,但亲情需要双方共同维护。子女独立生活不等于切断亲情联系,父母关心也不等于过度干涉,找到平衡点对家庭和睦至关重要。

离婚后孩子成年法律上是否还需要选择监护人?

离婚后孩子成年法律上不需要再选择监护人。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监护关系在孩子成年时自动终止,父母不再具有法定监护权。

法律依据是《民法典》第三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监护关系终止:(一)被监护人取得或者恢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二)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三)被监护人或者监护人死亡;(四)人民法院认定监护关系终止的其他情形。

孩子年满18周岁就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这时候父母离婚时签订的子女抚养协议中关于监护权的约定自然失效。成年子女可以自主决定跟哪方父母共同生活,也可以选择独立生活。父母对成年子女只有亲情上的照顾义务,不再承担法律上的监护责任。

实践中常见误区是父母离婚后还纠结"孩子跟谁"。其实子女成年后这些问题都应由孩子自己决定。比如读大学期间的生活费问题,父母可以协商分担,但子女完全有权拒绝任何一方的经济支持。父母若强行干涉成年子女的生活选择,反而可能构成侵权。

特殊情况是子女虽成年但患有精神疾病等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情形。这时需要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其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并重新指定监护人。这个程序必须通过法院,不能由父母自行约定。

成年子女在父母离婚后的法律地位和权利?

成年子女在父母离婚后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父母离婚时,子女如果已经成年,法律上一般不再涉及抚养权问题。根据《民法典》第1084条规定,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但子女已满18周岁且能够独立生活的除外。

成年子女在父母离婚时享有这些权利: 1. 财产继承权不受影响。父母离婚不会改变子女的法定继承人身份,《民法典》第1127条明确规定子女是第一顺序继承人。 2. 有权选择与哪方父母共同生活。虽然法律上不再需要确定抚养权,但成年子女可以自主决定与父亲或母亲同住。 3. 有权要求父母履行必要的抚养义务。特殊情况下,如成年子女因残疾等原因不能独立生活,仍可要求父母支付必要的生活费。

实际操作中要注意: - 成年子女可以自愿调解父母离婚纠纷,但不能被强迫作证或参与诉讼。 - 父母离婚时分割财产,不能损害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比如子女名下的财产不能被父母分割。 - 成年子女对父母仍有赡养义务,这与父母是否离婚无关。

建议成年子女在父母离婚时: 1. 保持中立态度,不要被卷入父母纠纷。 2. 明确自己的财产权属,必要时可进行财产公证。 3. 如需法律帮助,可以单独咨询律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父母离婚对成年子女的影响更多是情感层面的,法律上已经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处理自己的事务。关键是要理清财产关系,避免因父母离婚导致自身权益受损。

离婚后父母对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有哪些?

离婚后父母对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主要取决于子女是否具备独立生活能力。我国《民法典》第1067条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子女原则上应当自立生活,父母不再承担法定抚养义务。但存在两种例外情形:一是子女虽已成年但因身体残疾、重大疾病等客观原因丧失劳动能力;二是子女虽已成年但仍在接受高中及以下学历教育(不含复读、考研等情形)。这两种情况下,父母仍需支付必要的生活费、教育费和医疗费。

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三点:1. 成年子女主张抚养费需主动举证"不能独立生活"的事实;2. 抚养费标准通常参照当地生活水平协商确定,协商不成可起诉;3. 父母经济困难时可向法院申请减免。例如杭州某案例中,22岁患尿毒症的子女成功获判父母每月支付2000元医疗费。

建议面临此类问题时:先与对方协商并留存医疗证明、在读证明等证据;协商不成可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最后才考虑诉讼。要注意成年子女主张抚养费的诉讼时效为3年,从知道权利受侵害时起算。

特别提醒:父母自愿资助健康成年子女读研、买房等属于道德范畴,法律不强制。如父母在离婚协议中约定了超出法定义务的抚养条款,该约定仍具法律效力。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