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撤销合同的条件

《民法典》第147-151条规定,可撤销合同的核心条件包括:重大误解、欺诈、胁迫和显失公平。当一方在签合被坑蒙拐骗,或者合同内容明显不公平到离谱,法律就会赋予受害方撤销合同的权利。你花100万买了套学区房,结果卖家隐瞒了学区政策取消的事实,这就属于典型的可撤销情形。

可撤销合同的条件

这些合同漏洞让你血本无归

去年有个真实案例,老张花30万加盟奶茶店,合同写着总部提供核心配方,结果收到的竟是网上能搜到的公开配方。法院最终判决撤销合同,因为加盟商利用信息差构成了欺诈。生活中常见的可撤销合同陷阱还有:中介故意报高房价吃差价、健身房用虚假宣传诱导办卡、网购商家修改商品参数却不告知等。

必须收藏的四大自救指南

1. 签合记得全程录音录像,特别是对方口头承诺的关键内容;
2. 发现异常立即发书面函件主张权利,别超过1年撤销时效;
3. 保存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全套证据链;
4. 涉及金额大的合同,花点钱请律师做合规审查最保险。

常见问题解答

重大误解怎么证明?

需要满足三个条件:误解的内容必须涉及合同根本目的(把赝品当真迹买)、误解产生于签约时、且造成较大损失。去年有个大叔花8万买黄花梨家具,经鉴定是普通木材,法院就支持撤销合同。

被胁迫签合同怎么办?

立即报警并保留报警回执!有个案例是借款人被押着签下空白合同,后来法院调取监控发现签约时有多名壮汉在场,最终认定构成胁迫。要收集威胁短信、伤痕照片等直接证据。

显失公平如何认定?

法律要求必须明显违反公平原则,常见于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场景。疫情期间,某药店以20倍价格卖口罩给老人,虽然双方自愿签约,但依然被判定显失公平。关键要看是否存在利用对方急迫或缺乏判断力的情况。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