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撤销权的条件有哪些

《民法典》第147-151条规定,法定撤销权主要包含五大触发条件:当合同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被欺诈、被胁迫或乘人之危的情形时,受损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举个通俗的例子,就像你在商场买到假货,商家故意隐瞒商品缺陷,这就构成欺诈,你可以行使撤销权让交易回到原点。

你以为的正常交易藏着这些坑

去年我经手一个真实案例:老王花60万买了套学区房,过户后才发现中介故意隐瞒了房屋的抵押情况。这种情况就属于典型的欺诈行为,老王最终成功撤销了购房合同。其实生活中很多看似正常的交易,都暗藏行使撤销权的机会。

法定撤销权的条件有哪些

重大误解最常见的就是标价错误。超市把999元的电饭煲标成99元,顾客大量抢购后商家发现错误。这种情况下,商家可以重大误解为由主张撤销合同,但必须及时提出。

这五种情况记得拿起法律武器

第一种是欺诈,就像二手车商调表后隐瞒真实里程数。第二种胁迫更严重,有人拿隐私照片威胁你签借款合同。第三种重大误解常见于古董交易,把民国瓷器当明代官窑买。第四种显失公平就像疫情期间高价卖口罩,乘人之危利用对方重病急需用钱压低房价。

有个冷知识很多人不知道:即使合同已经履行完毕,只要在5年除斥期间内发现被欺诈,仍然可以主张撤销。上个月刚有个当事人成功撤销了3年前的加盟合同,因为品牌方伪造了特许经营资质。

常见问题答疑

Q1:发现被欺诈后多久必须申请撤销?

法律规定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最长不超过5年。就像食品过期后才发现质量问题,只要在时限内都能维权。

Q2:微信聊天记录能作为证据吗?

完全可以!现在电子证据都被认可。记得保存完整的聊天记录、转账记录,必要时可以做公证。去年有个案子就是靠微信里的语音消息锁定对方欺诈事实。

Q3:合同撤销后还需要赔偿吗?

不仅要返还财产,过错方还要赔偿损失。房子过户后撤销交易,不仅要退回房款,还要赔偿买家装修损失和房价上涨的差价。

Q4:能只撤销合同部分条款吗?

原则上不行!撤销权针对整个合同。但是多个独立合同组成的套餐,可以单独撤销存在问题的部分合同。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