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

《民法典》第147-151条规定,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法定情形包括:1.重大误解;2.显失公平;3.欺诈;4.胁迫;5.乘人之危导致显失公平。这五种情形本质上都属于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法律赋予受损害方撤销权来维护公平交易。撤销权行使期限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且最长不超过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

合同签完还能反悔?这五种情况法律给你撑腰

签合同就像谈恋爱,最怕遇到渣男渣女。明明说好是学区房,结果发现学校规划都取消了;谈好的合作分成三七开,自己累死累活只拿三成。遇到这些坑爹情况先别急着认栽,法律早就给你准备好了后悔药。老张去年花200万买了套江景房,交房时发现窗前立着个巨型广告牌,开发商却拿出合同说写着视野受限。这种情况就属于重大误解,老张完全有权利申请撤销合同。

现在直播带货火得很,但陷阱也不少。有个小姑娘被MCN机构忽悠签了保底月入3万的合同,结果发现要自己先交5万培训费,每天直播12小时还没底薪。这种明显权利义务不对等的合同,就符合显失公平的要件。法律可不是吃素的,遇到这种明显欺负人的条款,该撤销时别手软。

常见问题解答:这些情况能撤销合同吗?

Q1:被业务员忽悠买了理财产品能撤销吗?

关键看是否存在欺诈行为。业务员故意隐瞒风险、虚构收益率,或者用假合同章签协议,这种情况符合欺诈要件。有个典型案例:某银行经理私刻公章销售飞单理财,投资者不仅可以撤销合同,还能要求赔偿损失。记得保留宣传资料、聊天记录等证据,这些都是维权利器。

Q2:醉酒状态下签的合同算数吗?

这个问题要分情况讨论。是被恶意灌醉后签合同,属于乘人之危导致的显失公平,可以撤销。但是自己喝嗨了主动签的,原则上合同有效。有个搞笑的真实案例:某老板在酒局上豪气签下千万订单,第二天酒醒后想反悔,结果法院认定其作为商人应当预见后果,最终判决合同有效。所以喝酒签单需谨慎,该装醉时就装醉。

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

Q3:发现合同条款有陷阱怎么办?

建议分三步走:立即停止履行合同,1年内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记得主张对方返还已付款项。特别要收集微信记录、邮件往来、通话录音等证据链。去年有个创业者发现加盟合同里藏着天价违约金条款,及时保留总部承诺零风险的证据,成功撤销合同并拿回加盟费。

Q4:撤销合同和解除合同有什么区别?

这两个法律概念很多人分不清。撤销合同是让合同自始无效,就像从来没签过;而解除合同是终止未来履行义务,之前的交易仍然有效。买房遭遇欺诈撤销合同,房子要原价退回;是解除合同,还要扣除已使用期间的租金。主张权利时千万别说错术语,否则影响诉讼结果。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