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可撤销的原因有哪些
《民法典》第147条至第151条规定,合同可撤销的原因主要包括五种: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以及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与无效合同不同,可撤销合同在未被撤销前仍然有效,且需要当事人主动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下面我们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带你深入理解这些法律术语背后的真实含义。
一、这些法律术语到底是什么意思?
想象你网购了一台全新未拆封手机,结果收到货发现是翻新机,这就是典型的欺诈。再朋友拿着刀逼你签借款合同,这就构成胁迫。而重大误解就像买房时中介把建筑面积说成套内面积,导致你多付了20万。显失公平最常见于老人被忽悠签下1元卖房协议,而危困状态急需用钱时被迫接受高利贷。
二、生活中哪些合同容易被撤销?
最近有个真实案例:王阿姨被理财经理忽悠,把定期存款变成高风险基金,这就是典型的欺诈+重大误解。再健身房用随时退卡吸引办卡,实际上设置各种退卡障碍,消费者可以主张撤销合同。还有疫情期间,某旅行社拒不退还旅行团费,法院就以情势变更为由支持了撤销合同。
三、撤销合同要哪些坑?
要抓紧时间,《民法典》规定撤销权要在知道撤销事由1年内行使。要保存好证据链,微信聊天记录、通话录音、银行流水等。特别单纯的价格偏高不能算显失公平,必须存在对方利用优势地位的情况。建议先发律师函再起诉,这样还能争取协商解决的机会。
常见问题解答
Q1:合同撤销后钱能要回来吗?
可以要求返还财产或折价补偿。买房合同撤销后,开发商要退首付,购房者要退房子。遭受损失,装修费用,还能要求过错方赔偿。
Q2:被中介欺骗签了高价合同怎么办?
先固定中介虚假承诺的证据,带看时的录音、宣传资料等。向消协投诉并起诉,可以选择要求撤销合同或者主张差价赔偿。去年就有购房者因中介虚报学区房信息成功撤销合同的案例。
Q3:签合喝醉了能撤销吗?
关键要证明醉酒状态导致不能辨认自己行为,且对方存在故意灌酒等恶意。实践中需要提供血液酒精检测证明、在场证人证言等证据。曾有案例显示,商务宴请中故意灌醉签约的,法院判决撤销了500万的供货合同。
Q4:网购商品与描述不符怎么处理?
这属于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在收到货7天内直接无理由退货。造成损失,买到的假手机导致话费损失,还可以要求3倍赔偿。建议保留商品详情页截图、开箱视频等证据。
Q5:发现合同有问题多久必须起诉?
一般诉讼时效是3年,但撤销权存续期只有1年。这两个期限计算,建议最晚在发现问题的1年内提起诉讼。1月发现被欺诈,最迟要在1月前起诉,否则撤销权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