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合同撤销的条件

《民法典》第147-151条,买卖合同的撤销需要满足以下法定情形: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当合同存在信息不对等、权利义务严重失衡或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时,受损害方可以在知道撤销事由后1年内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撤销后的合同自始无效,双方需返还已取得的财产。

买卖合同撤销的条件

这五种情况能让你成功撤销合同

前几天老王买房遇到糟心事,中介故意隐瞒房子是凶宅,交完定金才发现真相。这种情况就属于典型的欺诈,老王完全有权撤销合同。类似的情况在生活中很常见:

1. 重大误解:就像把赝品当古董买,把工业用地当住宅用地签合同。去年杭州就有人花300万买了标注学区房的公寓,结果发现根本不在学区范围内,法院最终支持撤销。

2. 价格严重偏离市场价:疫情期间某药店把原价30元的口罩标价300元,还逼着消费者签长期供货协议,这种显失公平的合同可以撤销。

3. 受胁迫签合同:最常见的是不签合同别想拿回押金、不续约就曝光隐私等威胁手段。去年曝光的某健身会所强制会员续费10年的案例,就是典型胁迫。

买卖双方都要知道的撤销禁区

!合同撤销权有三大限制:

1. 撤销权有效期只有1年,从知道撤销事由之日算起。超过5年不管知不知道都不能撤销。

2. 自己作死不能撤销:明知是走私车还要买,事后不能以不知情为由撤销。

3. 已履行的合同要谨慎:房子已经过户入住半年,这时候再想撤销就要承担更多举证责任。

常见问题解答

Q1:被销售忽悠买了高价产品,能撤销合同吗?

关键看有没有书面证据。销售承诺的功能没写在合同里,或者有录音证明虚假宣传,可以主张欺诈撤销。去年北京法院就判决过一起4S店虚报汽车配置的撤销案例。

Q2:签完合同发现更好的报价,能以重大误解撤销吗?

不能!单纯价格变化不算撤销理由。除非能证明签约时存在信息误导,对方故意隐瞒政府补贴、隐藏优惠条款等。

Q3:网购商品标错价格被薅羊毛,商家能撤销吗?

分两种情况:是系统故障导致价格错误(1000元手机标成100元),属于重大误解可撤销;但是促销结束后未及时改价,要按合同履约。

Q4:未成年人偷偷买手机,家长能撤销合同吗?

未满8周岁绝对无效,8-18周岁需要法定代理人追认。但是用自己零花钱购买小额商品(如文具),被认定为有效合同。

Q5:发现合同条款有陷阱,过了多久不能撤销?

两个时间点要记牢:自知道撤销事由起1年内,或者合同签订之日起5年内。签的合同,哪怕才发现问题,只要不超过5年仍可起诉。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