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劳动合同、购销协议、加盟合同等常见文本,指导签约风险审查、违约证据收集、合同解除流程,助您构建合规契约,降低交易法律风险。
双方未履行合同怎么处理

双方未履行合同怎么处理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合同双方都不履行义务时,法律上称为双务合同履行障碍。这种情况需要先看合同是否约定违约责任,若双方均存在过错,则按过错程度分担责任。若因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履行,可部分或全部免责。核心处理方式包括:1.协商继续履行 2.主张损害赔偿 3.行使合同解除权 4.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双方都违约时产生履行抗辩权,即任何一方在对方未履行前有权拒绝履行。

遇到合同僵局?教你4招破局术

老王和小李签了建材供货合同,结果老王没按时付款,小李也扣着货不发,这种你不仁我不义的情况太常见了。别急着撕破脸,试试这些招:

签了谅解书对方不赔偿怎么办

签了谅解书对方不赔偿怎么办

遇到交通事故、债务纠纷后,很多人以为签了谅解书就万事大吉。结果对方拿到谅解书就翻脸不认账,这时候千万别急着认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谅解书本质上是民事协议,对方不履行照样可以起诉维权。今天教你不当冤大头的5个维权秘籍,手把手教你拿回血汗钱。

一、别被谅解书三个字唬住了

去年我们处理过张三的案子,交通事故签完谅解书对方直接消失。其实这种协议就是个君子约定,不具备强制执行力。这时候要马上做三件事:1.把谅解书原件找出来 2.整理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 3.直接去法院申请支付令,最快15天就能冻结对方账户。

第三人所在地法院管辖权

第三人所在地法院管辖权

在民事诉讼中,当案件涉及与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时,《民事诉讼法》第23条规定,第三人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法院获得管辖权。这种特殊管辖规则突破了原告就被告的一般原则,核心目的是保障第三人的程序权利,避免因诉讼导致其权益受损。最高法发布的《关于民事诉讼管辖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进一步明确,当第三人与案件存在不可分割的法律关系时,原告可以选择向第三人所在地法院起诉。

为什么你的官司被拉到陌生城市?

想象一下:你在杭州网购商品产生纠纷,结果被商家告到了广州某法院,只因平台服务器所在地在广州。这就是典型的第三人所在地管辖应用场景。现代商业中常见三种情况会触发该规则:

合同诈骗最简单处理方法

合同诈骗最简单处理方法

遇到合同诈骗千万别慌!作为处理过300+合同纠纷案件的律师,可以明确告诉大家:固定证据后立即报警是最简单有效的处理方式。刑法第224条,合同诈骗涉案金额2万元即可立案,公安机关介入后能快速冻结涉案账户、锁定嫌疑人行踪。很多当事人纠结要不要先找律师或自己协商,其实报警这一步能解决证据保全和财产追回两大难题。

手把手教你应对合同诈骗全流程

上周刚处理的一个真实案例:做建材生意的王总被客户用假房产证骗走50万货款,他做了3件关键动作:①马上给骗子发催款函(保留微信记录)②到银行打印转账凭证③带着合同原件直奔经侦大队。结果48小时内就查到骗子账户还有83万余额,成功冻结资金。

什么叫合同履行地点

什么叫合同履行地点

《民法典》第511条,合同履行地点是债务人完成义务、债权人接受履行的场所。它直接影响纠纷管辖法院、运输费用承担、风险转移时间等关键问题。若合同未明确约定,法律默认规则是:给付货币的以收款方所在地为准,交付不动产的以不动产所在地为准,其他标的以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为准。履行地点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决定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坐标。

合同履行地点有多重要?看完这3个案例就懂了

去年有个朋友在淘宝买了套红木家具,合同没写清楚送货地址。卖家咬定按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应该到福建工厂自提,买家坚持要送到杭州家里。法院依据民法典规定,判决按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也就是买家的杭州地址履行,光运费就差了2万多!这还只是冰山一角——跨国合同涉及关税问题,房屋租赁合同关系押金退还管辖法院,就连外卖小哥送餐迟到该去哪投诉,都和履行地点有关。

卖房签合同卖家需要注意

卖房签合同卖家需要注意

站在《民法典》合同编的角度,房屋买卖合同一经签字即产生法律效力。卖家要特别:1.确保自己具备完整处分权(如无共有人纠纷)2.明确合同条款不存在歧义 3.对违约条款保持敏感。曾有卖家因首付款到账后交房的模糊表述,被法院判决提前腾房却未收到款项。法律不会保护我以为的疏忽,白纸黑字才是关键。

签合同前要做的3件大事

千万别急着签字!先找中介要份合同模板回家细看,重点圈出:①付款节奏和时间节点 ②过户条件 ③违约责任。有个大姐吃过亏,合同写着乙方贷款审批通过后15日内过户,结果买家拖着不办贷款,房子被套半年多。

合同无法继续履行

合同无法继续履行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规定,当合同出现履行不能的情况时,当事人可以请求终止合同权利义务关系。所谓履行不能,简单来说就是合同内容在客观上已经无法实现,疫情期间工厂被征用导致无法按期交货,或者租赁的商铺因市政规划被强制拆除等情况。这时候法律允许双方从合同束缚中解脱,但要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存在客观障碍、障碍发生在合同成立后、且当事人没有过错。

二、遇到这五种情况,你的合同真要黄了

最近帮朋友处理了个典型案例:他开的网红餐厅租了个带院子的门面,结果市政突然要求拆除所有违章建筑,那个漂亮的小院子正好属于违建。这种情况就属于典型的政府行为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通过协商和房东解除了租赁合同。

千万别签直赔协议

千万别签直赔协议

作为处理过上百起保险纠纷的律师,我每次看到车主糊里糊涂签下直赔协议都痛心疾首。《保险法》第60条规定,保险公司无权强制要求签订直赔协议。这种协议暗藏霸王条款,要求你放弃追偿权、认可定损金额、不得二次索赔等。最致命的是,很多协议里会写双方再无其他争议,相当于你亲手给自己戴上了法律枷锁。

血泪教训:签完直赔协议肠子都悔青了

上周刚接待的张先生就是典型案例。4S店说签了直赔协议修车不用垫钱,结果修完发现大灯换的是副厂件。去找保险公司理论,对方甩出协议复印件:您看第3条写的清清楚楚'接受维修方案不得异议'。更惨的是李女士,签协议时没看附加条款,后来查出事故导致变速箱暗伤,保险公司直接拒赔:协议里写了'仅赔付本次事故可见损失'。

合同存在重大误解

合同存在重大误解

《民法典》第147条,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当事人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所谓重大误解,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误解内容涉及合同核心要素(如标的物、价格、履行方式)2.误解方无主观过错 3.误解导致实际损失。把二手手机当成全新机购买,或者误将每平方米3万元看成整套3万元,都构成重大误解。

这些合同陷阱,你正在经历

上周刚有个朋友哭诉,花20万买了套精装公寓,收房才发现合同里写着精装标准由开发商解释,结果拿到毛坯房还吃了哑巴亏。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重大误解——你以为的精装和开发商定义的精装根本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