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存在重大误解
《民法典》第147条,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当事人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所谓重大误解,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误解内容涉及合同核心要素(如标的物、价格、履行方式)2.误解方无主观过错 3.误解导致实际损失。把二手手机当成全新机购买,或者误将每平方米3万元看成整套3万元,都构成重大误解。
这些合同陷阱,你正在经历
上周刚有个朋友哭诉,花20万买了套精装公寓,收房才发现合同里写着精装标准由开发商解释,结果拿到毛坯房还吃了哑巴亏。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重大误解——你以为的精装和开发商定义的精装根本不是一回事!
更夸张的案例还有:某网红签了MCN机构,合同里推广服务居然包含每天直播12小时,签约时经纪人只说常规工作安排。这种玩文字游戏的合同,法院去年就判过撤销案例。
签合同前必看防坑指南
第一招:随身带放大镜!重点检查金额数字(特别是小数点)、计量单位(平方/亩/件)、时间节点这些关键数据。曾有老板把交货日期3月1日看成5月1日,直接损失百万订单。
第二招:警惕行业黑话。建筑合同里的符合行业标准、加盟协议里的区域保护政策,一定要让对方白纸黑字写清楚标准。去年有餐饮加盟商就栽在3公里区域保护实际变成直线距离3公里。
常见问题答疑
Q1:微信聊天记录算不算合同重大误解证据?
完全可以!最新判例明确,双方的微信沟通记录、语音备忘录都能作为证明重大误解的关键证据。但要保存原始载体,千万别只截屏不录屏。
Q2:发现误解后多久必须起诉?
法律规定撤销权的除斥期间是1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误解事由之日起算。特别是房屋买卖等不动产合同,超过5年就不能再主张。
Q3:合同里写着双方已充分理解条款还能维权吗?
格式条款不万能!对方未尽到提示说明义务,这类免责声明会被法院认定无效。今年刚有案例判决:保险公司用极小字体印刷的免责条款,被判不得对抗投保人的重大误解主张。
Q4:价格写错能主张重大误解吗?
关键看是否符合市场行情。淘宝店家把1000元商品标成100元,法院会认定属于重大误解。但是双11促销价,就需要结合历史价格、行业惯例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