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中介误导签订的合同有效吗
《民法典》第148条和147条规定,中介通过欺诈手段(如故意隐瞒房屋质量问题、虚构学区信息等)或利用购房者的重大误解(误导交易风险)促成合同签订,受害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简单来说——被中介忽悠签的合同不是绝对无效,但可以申请撤销!不过要必须在知道被骗后一年内采取行动,且需要拿出证据证明中介确实存在误导行为。
一、被中介忽悠签合同?教你3招反杀
小王去年买二手房时,中介拍胸脯保证“带市级重点学位”,结果过户后发现学区政策已变更。这种情况完全符合“欺诈导致重大误解”,他最终通过诉讼成功退房并拿回定金。你也遇到类似情况:
第一步:固定证据——立即保存聊天记录、宣传单页、带看时的录音,尤其是中介承诺的“包租收益”“无风险投资”等话术证据。
第二步:发函主张权利——用书面形式告知中介要求解除合同,记得用EMS寄送并保存回执,这是后续诉讼的重要时间节点证明。
第三步:双线维权——向住建部门投诉(12345热线)和法院起诉,很多案例中,行政部门处罚中介的文书会成为法庭上的关键证据。
二、中介常见套路大起底
套路1:虚假房源钓鱼——先用低价好房吸引客户,带看时却说“刚卖掉”,转而推荐高价房源。这种属于“恶意磋商”,可主张中介赔偿交通费、误工费等损失。
套路2:隐瞒抵押查封——有些中介明知房产有纠纷仍促成交易。《民法典》第500条,这种情况买家不仅可以退房,还能要求中介赔偿已支付的佣金!
套路3:阴阳合同避税——教你做低网签价少交税?当心!这涉嫌逃税违法,一旦被查,轻则补税罚款,重则追究刑事责任。记住任何要求签“两份合同”的中介都要远离!
三、防坑指南:签合同前必做4件事
1. 上住建委官网查中介资质,黑中介常用“房XX”“置X”等仿冒名称
2. 要求中介出具房源产权调查报告,重点看抵押、租赁、居住权登记情况
3. 所有口头承诺写入补充协议,“若学位未兑现赔付总房款5%”
4. 明确违约金比例,建议约定“中介违约需双倍返还佣金”
常见问题解答
1. 合同都签字了,还能反悔吗?
可以!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证据证明中介存在欺诈/误导行为;二是在知道被骗后1年内起诉。有个真实案例:买家1月签约,6月发现学位造假,5月起诉仍被法院受理。
2. 中介的口头承诺有用吗?
关键看证据!曾有人通过中介门店的监控录像,成功证明对方承诺过“满五唯一”。建议看房时悄悄录音,并在微信里再次确认“您刚才说这房子带车位对吧?”
3. 怎么证明自己被误导了?
形成证据链!:①中介朋友圈发布的虚假房源广告 ②带看时声称“投资回报率8%”的录音 ③购房后发现房屋真实情况的对比材料。杭州就有买家凭借3段通话录音胜诉。
4. 撤销合同间限制吗?
法律规定双重时效:自知道被骗起1年内,且合同签订不超过5年。特别!你买的房,才发现问题,仍然可以起诉,因为未超过5年最长保护期。
5. 除了打官司还能怎么维权?
推荐组合拳:①向当地房地产经纪协会投诉(影响中介评级) ②通过市长热线12345举报 ③在住建委官网填写投诉单。很多纠纷在行政调解阶段就能解决,省时又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