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中介误导签订的合同有效吗

房产中介误导签订的合同有效吗

《民法典》第148条和147条规定,中介通过欺诈手段(如故意隐瞒房屋质量问题、虚构学区信息等)或利用购房者的重大误解(误导交易风险)促成合同签订,受害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简单来说——被中介忽悠签的合同不是绝对无效,但可以申请撤销!不过要必须在知道被骗后一年内采取行动,且需要拿出证据证明中介确实存在误导行为。

一、被中介忽悠签合同?教你3招反杀

小王去年买二手房时,中介拍胸脯保证“带市级重点学位”,结果过户后发现学区政策已变更。这种情况完全符合“欺诈导致重大误解”,他最终通过诉讼成功退房并拿回定金。你也遇到类似情况:

第一步:固定证据——立即保存聊天记录、宣传单页、带看时的录音,尤其是中介承诺的“包租收益”“无风险投资”等话术证据。

第二步:发函主张权利——用书面形式告知中介要求解除合同,记得用EMS寄送并保存回执,这是后续诉讼的重要时间节点证明。

第三步:双线维权——向住建部门投诉(12345热线)和法院起诉,很多案例中,行政部门处罚中介的文书会成为法庭上的关键证据。

二、中介常见套路大起底

套路1:虚假房源钓鱼——先用低价好房吸引客户,带看时却说“刚卖掉”,转而推荐高价房源。这种属于“恶意磋商”,可主张中介赔偿交通费、误工费等损失。

套路2:隐瞒抵押查封——有些中介明知房产有纠纷仍促成交易。《民法典》第500条,这种情况买家不仅可以退房,还能要求中介赔偿已支付的佣金!

套路3:阴阳合同避税——教你做低网签价少交税?当心!这涉嫌逃税违法,一旦被查,轻则补税罚款,重则追究刑事责任。记住任何要求签“两份合同”的中介都要远离!

三、防坑指南:签合同前必做4件事

1. 上住建委官网查中介资质,黑中介常用“房XX”“置X”等仿冒名称

2. 要求中介出具房源产权调查报告,重点看抵押、租赁、居住权登记情况

3. 所有口头承诺写入补充协议,“若学位未兑现赔付总房款5%”

4. 明确违约金比例,建议约定“中介违约需双倍返还佣金”

常见问题解答

1. 合同都签字了,还能反悔吗?

可以!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证据证明中介存在欺诈/误导行为;二是在知道被骗后1年内起诉。有个真实案例:买家1月签约,6月发现学位造假,5月起诉仍被法院受理。

2. 中介的口头承诺有用吗?

关键看证据!曾有人通过中介门店的监控录像,成功证明对方承诺过“满五唯一”。建议看房时悄悄录音,并在微信里再次确认“您刚才说这房子带车位对吧?”

3. 怎么证明自己被误导了?

形成证据链!:①中介朋友圈发布的虚假房源广告 ②带看时声称“投资回报率8%”的录音 ③购房后发现房屋真实情况的对比材料。杭州就有买家凭借3段通话录音胜诉。

4. 撤销合同间限制吗?

法律规定双重时效:自知道被骗起1年内,且合同签订不超过5年。特别!你买的房,才发现问题,仍然可以起诉,因为未超过5年最长保护期。

5. 除了打官司还能怎么维权?

推荐组合拳:①向当地房地产经纪协会投诉(影响中介评级) ②通过市长热线12345举报 ③在住建委官网填写投诉单。很多纠纷在行政调解阶段就能解决,省时又省钱。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