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欺骗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有效吗

《民法典》第148条明确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被欺骗签订的合同在法律上属于可撤销合同。但需要特别三个关键点:第一,必须有证据证明存在欺诈行为;第二,欺诈行为与签订合同有直接因果关系;第三,需要在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主张权利。

在被欺骗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有效吗

被骗签合同后必须知道的5件事

最近接到咨询,张先生被忽悠签了份高价保健品合同,对方承诺无效退款却玩消失。这种情况现实中太常见了!今天就跟大家掰扯清楚,遇到这种事该怎么处理。

赶紧固定证据!微信聊天记录别删,通话记得录音,合同原件锁保险柜。去年有个案子,当事人把手机恢复出厂设置,关键证据全没了,吃了哑巴亏。建议大家学学电子取证,现在手机都有云备份,关键时刻能救命。

别急着打官司,先试试发个律师函。很多骗子收到正式法律文书就怂了,去年统计显示38%的合同欺诈纠纷在律师函阶段就解决了。要是对方头铁不认账,再去法院申请撤销,记得带上所有证据材料和书面申请。

这些情况最容易中招

房产中介说旁边要建地铁站,结果规划图是PS的;微商代理吹嘘月入十万,实际是传销陷阱;婚恋网站用假身份骗签恋爱合约...这些套路每天都在上演。特别要警惕阴阳合同,表面约定合法,私下附加违法条款,签的时候一定要逐字逐句看清楚。

去年曝光的美容贷骗局就是典型案例。美容院承诺免费体验,诱导顾客签下高息贷款合同,等消费者反应过来,合同上白纸黑字签着大名。这种情况一定要在6个月内维权,超过诉讼时效神仙也难救。

常见问题Q&A

1. 如何证明自己是被骗签合同的?

建议收集三方面证据:对方虚假陈述的证据(如伪造文件、虚假广告)、沟通记录(微信聊天、电话录音)、第三方证明(中介承诺学区房,可向教育局查证)。有个取巧方法——让对方把承诺写进合同补充条款,对方推脱,很心里有鬼。

2. 合同已经履行了还能撤销吗?

完全可以!有个客户签了加盟合同后发现被骗,已经开店3个月照样维权成功。关键要证明欺诈行为直接影响合同签订,且需返还的财物具有可返还性。就算商品已经使用,只要能证明存在欺诈,至少能追回部分损失。

3. 口头欺骗算不算数?

法律上算!但举证难度较大。建议重要约定都要落实在书面,签合打开手机录音。之前有个案子,销售口头承诺无理由退房,法官其他购房者的证言和销售话术模板,最终认定欺诈成立。

4. 发现被骗后第一步做什么?

立即发送书面通知!通过EMS邮寄《合同撤销告知书》,在快递单注明文件名称。这既能中断诉讼时效,又能防止对方主张默认同意。有个聪明当事人,寄完快递还拍了拆封视频,后来在法庭上成了关键证据。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