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任意解除权的合同有哪些

法定任意解除权的合同有哪些

《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法定任意解除权是指法律直接赋予合同一方或双方无需对方同意即可解除合同的权利。目前法律明确规定的适用情形包括:委托合同、不定期继续性合同、赠与合同、客运合同以及不定期的物业服务合同。这些合同的共性在于存在高度人身信任属性、持续履行特征或特殊公共利益考量。

这5类合同为什么能说散就散?

最近有网友吐槽:中介带我看房3次后,我直接微信发个'不合作了'算违约吗?其实这类委托合同还真能随时喊停。去年北京朝阳法院就判过类似案例:购房者中途更换中介,法院认定行使的是法定解除权,无需支付违约金。

生活中更常见的是不定期租赁合同。租客和房东签了3年合同,到期后继续交租收租但没续签。这时候任何一方都能提前通知解除,就像去年上海整治群租房时,大量二房东就是依据这条法律清退租客。

最让人意外的是赠与合同。张阿姨答应把玉镯送给准儿媳,后来婚事黄了想要回镯子。民法典663条,只要没做公证或没完成交付,赠与人确实可以撤销赠与。不过要是救灾扶贫等公益性质的捐赠可就不能反悔了。

常见问题解答

所有委托合同都能随时解除吗?

不完全正确!商事委托受限制。证券公司与股民的委托理财合同,约定了解除限制条款,法院认定属于商事委托而排除任意解除权。深圳中院有个判例:私募基金委托人以任意解除权要求赎回,最终被判决赔偿管理人实际损失。

不定期租赁合同需要提前多久通知?

法律没规定期限,但实务中参照原合同期限。原租约1年的,建议提前30天通知。要的是装修损失问题,杭州曾发生租客花10万装修后被房东解约的案例,法院判决按剩余租期比例赔偿装修费用。

网购后能随便取消订单吗?

分阶段看:商家发货前可以任意解除(属于预约合同),但发货后就转为买卖合同,适用7天无理由退货规则而非任意解除权。去年双十一期间,某平台0点下单1点退款的3000多笔订单纠纷,最终判定消费者需承担商家物流调度损失。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