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显不公平的合同有效吗
《民法典》第151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也就是说,明显不公平的合同不一定直接无效,但受害方可以依法主张撤销。法院在判定时会综合考虑合同条款的合理性、双方地位是否平等、是否存在胁迫或欺诈等因素。若被认定为显失公平,合同被撤销或部分条款被认定无效。
为什么明显不公平的合同还能存在?
生活中常有人吐槽:这合同简直坑人,为什么还能签?法律上显失公平的认定门槛很高。你明知某条款对自己不利却自愿签字,法院认为这是商业风险而非显失公平。租房合同里约定电器损坏一律由租客赔偿,虽然看似霸道,但房东提供的是老旧房屋且租金极低,法院支持这种条款的合理性。
再举个极端例子:某网红与MCN机构签了收入二八分成合同(公司拿80%),网红当时急于出道且条款无隐瞒,事后反悔也很难胜诉。但是公司故意隐瞒行业常规分成比例(普遍为五五分成),法院判定合同显失公平。
遇到这5种合同,小心掉坑!
场景1:求职签竞业协议,离职后禁止从事任何行业
某公司要求员工离职后3年内不得从事同行业工作,却未支付任何补偿金。这种竞业限制条款因缺乏对等补偿,被认定为无效。
场景2:买房合同约定开发商延期交房不赔钱
开发商利用优势地位强加免责条款,购房者签约时无法协商修改。这种明显免除自身责任的格式条款,消费者可主张无效。
场景3:网贷合同利息超过法定4倍LPR
借款合同约定的利息超过一年期LPR的4倍(目前约14.8%),超出部分法院不予支持,签了也白签!
常见问题Q&A
问题1:签合没仔细看,事后发现条款太坑能反悔吗?
答案:不一定!法律默认成年人有审查合同的义务。除非能证明对方故意用极小字体、复杂术语误导,或签约时被催促来不及阅读,否则没看清不能成为撤销合同的理由。
问题2:合同里写着双方自愿放弃所有诉讼权利有效吗?
答案:无效!《民事诉讼法》,起诉权是公民基本权利,任何合同不得剥夺。即使签了这种条款,仍可向法院起诉。
问题3:老人被忽悠买保健品签了高价合同,能撤销吗?
答案:大概率可以!卖家利用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虚假宣传功效,导致合同价格远超商品实际价值,家属可凭医疗证明、宣传资料等证据申请撤销合同。
问题4:租房合同写明退租时扣押全部押金,合法吗?
答案:看情况!若合同未明确扣押金的情形(如损坏物品、欠缴费用),笼统规定全部扣押被认定无效。建议补充书面约定扣款标准,墙面污渍扣200元/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