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到底属于谁

《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房屋产权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简单说就是:房产证上写谁的名字,法律就认定房子属于谁。但这里有个"但是"——是夫妻婚后买的房,就算只写一方名字也属于共同财产;是父母全款买房登记在子女名下,被认定为赠与行为。特殊情况还要看购房款来源、家庭协议等证据链,法律从来都不是只看一张证这么简单。

房子到底属于谁

房产证≠绝对话语权

老张去年把自己名下的房子过户给儿子,想着晚年能跟儿子同住。结果儿子转手把房子抵押贷款去创业,现在老两口差点被赶出家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房产证上的名字就像微信备注,备注成"亲爱的"不代表真爱你。法律认定的所有权人确实可以自由处置房产,但背后的人情债可比房贷难还得多。

有个经典案例:小王结婚时岳父出了首付,房产证写小夫妻名字。离婚时法院判决女方多分15%份额,因为要考虑出资贡献。所以现在年轻人结婚买房,流行签"婚前购房协议",把出资比例、还款责任写得明明白白,比民政局发的红本本还厚实。

农村自建房的特殊游戏规则

城里人不知道,农村房子玩的是"地房分离"模式。宅基地属于村集体,房子才是你的财产。李大伯花30万盖的小洋楼,儿子想继承没问题,但要是户口迁到城里了,房子塌了都不能重建。现在很多网红民宿老板租农民房改造,合同签20年,结果第5年就被村委会叫停,就是因为没搞懂这个"土地爷定规矩"的游戏。

遗产房争夺战生存指南

去年杭州有个案子,老爷子去世后4个子女为套老破小打了3年官司。关键证据居然是张皱巴巴的超市小票——上面写着老爷子给保姆买过降压药,最终法院认定保姆尽到主要赡养义务,分走20%份额。所以现在精明人立遗嘱都要拍视频,还得找两个不带利害关系的见证人,比直播带货还讲究排场。

现在流行把房子留给孙辈,但要"遗赠陷阱"。有个老太太遗嘱写明房子给孙子,结果孙子在知道继承权的60天内没表态,视为放弃。还是按法定继承分给了压根没照顾过老人的叔叔姑姑们。这告诉我们:继承权不会自动到账,得像双十一抢购那样卡点操作。

常见问题解答

Q1:房产证没办下来时房子算谁的?

以购房合同备案名为准,但是期房,开发商破产的话购房者只能申报债权,这时候你的房子在法律上还不如超市储物柜安全。

Q2:婚后加名离婚真能分一半?

加名=赠送50%产权份额,但法院实际出资调整比例。有个案例男方婚前全款买房,婚后加名,离婚时女方只分到30%,因为法官认为男方贡献度更大。

Q3:父母出资买房怎么保住老本?

最好签借款协议并让子女夫妻双方签字,转账备注"购房借款"。北京有个案例,父母用退休金给儿子买房,靠20年前的取款凭证打赢官司要回了房款。

Q4:农村房子卖给城里人有效吗?

买卖合同无效!法院会判返还购房款,但十几年后房价涨了也只能按原价退。有个北京画家花50万买的农家院,拆违建时血本无归,打官司只要回50万,而房子已经值300万了。

Q5:法拍房会不会被原房东抢回去?

产权过户后就是你的,但要面对"老赖全家总动员"。有人拍到法拍房后,发现原房主八十岁老母亲住在里面,警察来了都不好使,只能花钱请"专业清房团队"。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