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房子属于谁的

《民法典》物权编规定,实行不动产登记制度,房产证(不动产权证)是认定房屋归属的核心依据。简单来说:登记簿上写谁的名字,法律就默认房子是谁的。但特殊情况如夫妻共同财产、继承纠纷等,还需要结合购房资金来源、婚姻状况等证据综合判断。

一、房产证就是"免死金牌"吗?

王女士最近遇到件糟心事:结婚时老公说加名麻烦,房子登记在他个人名下。现在闹离婚,男方咬定这是婚前个人财产。其实司法解释,婚后共同还贷部分对应的增值,王女士有权要求补偿。就像去年杭州那个案例,男方婚前首付300万买房,婚后两人共同还贷100万,离婚时法院判给女方58万补偿款。

这里教大家个实用技巧:打开手机银行查还贷流水,只要证明用夫妻共同收入还过贷款,就算房产证没你名字,也能分一杯羹。

如何判断房子属于谁的

二、父母出资买房的水有多深?

95后小张结婚时,父母掏出200万付首付,小两口负责还贷。现在闹离婚,这笔钱算借款还是赠与?关键要看当时有没有签协议。去年北京朝阳法院判了个案子,就因为小夫妻没留证据,200万被认定为赠与。

建议父母转账时备注"借款",或者签个三方协议。就像隔壁李叔的做法,给儿子买房时拉着儿媳去公证处,白纸黑字写明"首付款属于借款",现在全家关系反而更融洽。

三、继承房产的"隐形炸弹"

老刘去世后留下套学区房,三个子女都想要。大女儿拿着手写遗嘱,二儿子说有公证遗嘱,小女儿声称父亲临终前口头说留给她。这种情况按《民法典》继承新规,以一份有效遗嘱为准。就像去年上海静安的案例,最终采纳了经过公证的第二份遗嘱。

提醒大家:趁老人清醒时做视频遗嘱,找两个无关见证人出镜,比手写遗嘱保险得多。现在很多公证处还提供"遗嘱保管箱"服务,每年才几百块保管费。

四、同居买房怎么算账?

小情侣共同出资买房最易踩雷。小美和男友各出50万买房,因为限购政策登记在男方名下。分手时男方耍赖说房子是自己的,小美幸亏留着当时的微信聊天记录和转账凭证,法院判男方补偿她55万(含5万增值收益)。

过来人的血泪教训:同居买房务必签书面协议,最好在房本上约定按份共有。就像电视剧《欢乐颂》里樊胜美说的:"钱的事情,开始算清楚才不会伤感情。"

常见问题解答

1. 房产证没下来怎么确定归属?

看购房合同+付款凭证+备案登记。期房还没交房时,购房合同买受人和实际出资人就是权利人。记得保存好首付转账记录、贷款还款记录等证据。

2. 婚前买房婚后加名有用吗?

当然有用!加名等于赠与行为,离婚时原则上按共同财产分割。但比例要看贡献度,像上海就有判例给未出资方30%份额。

3. 父母帮还房贷算谁的?

关键看还款性质。是明确给子女个人的,要有书面约定;是给小两口的,默认算共同财产。建议每月转账时备注"借款给XX个人"。

4. 农村自建房怎么确权?

看宅基地使用权证+建房审批表。宅基地不能继承给城镇户口子女,但地上房屋可以继承使用。遇到拆迁时,补偿款分配要结合户口和实际居住情况。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