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是属于两个罪名吗

《刑法》第312条规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一个完整的罪名而非两个独立罪名。该罪名在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修订后,将原本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与"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合并统一,形成现行法律中的单一罪名。实务中常见将罪名简称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但其完整表述应包含"犯罪所得收益"部分,这体现了立法对犯罪行为的完整规制。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是属于两个罪名吗

这个罪名到底在惩罚什么行为?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张三偷了价值百万的名表,李四明知是赃物还帮张三保管并转卖。这时候李四的行为就触犯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这个罪名打击的是"下游犯罪",相当于犯罪链条的"帮凶"。法律规定,只要行为人明知是犯罪所得而实施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等行为,就构成本罪。

近年公安机关破获的电信诈骗案件中,大量"卡农"(提供银行卡帮助转移赃款的人员)被以本罪追责。数据显示,全国检察机关起诉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件同比上升19.3%,说明司法机关正在加大对这类"帮信"行为的打击力度。

这个罪到底有多严重?

量刑标准让很多人意外:本罪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量刑涉案金额和情节分为三档:

1. 基础刑:3年以下徒刑+罚金
2. 情节严重:3-7年徒刑+罚金
3. 单位犯罪:对单位判处罚金,直接责任人按个人犯罪处罚

浙江某案例中,王某因帮助转移网络赌博资金800余万元,最终被认定"情节严重"判处5年有期徒刑。这个案例警示我们,不要以为只是帮忙转账就没事,大额资金流动直接触发加重刑罚。

常见问题答疑

问题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与洗钱罪有什么区别?

答:这两个罪就像"堂兄弟":
1. 洗钱罪针对的是特定上游犯罪(如毒品、黑社会等7类犯罪)
2.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涵盖所有刑事犯罪所得
3. 洗钱罪最高刑期10年,处罚更重

问题二:不知情的情况下帮忙转账会构成犯罪吗?

答:关键看"明知"的认定。收款时对方明确告知是违法资金,或出现异常高额手续费、频繁跨行转账等明显异常情况,司法机关推定行为人"应当知道"。最高法典型案例中,陈某因在3天内用多张银行卡转账异常资金290万,被认定具有主观明知。

问题三:把偷来的手机卖给二手店会构成什么罪?

答:分两种情况:
- 卖家就是盗窃者本人,属于事后不可罚行为,只定盗窃罪
- 二手店老板明知是赃物仍收购,则老板单独构成本罪

问题四:家人帮忙保管赃物会被判刑吗?

答:法律面前没有亲情特权。江苏就有案例,妻子将丈夫受贿的现金存入自己账户,最终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判刑。但司法近亲属犯罪会在量刑时酌情从轻处理。

问题五:怎样避免不小心触犯这个罪名?

答:记住三个"不要"原则:
1. 不要帮人处理来源不明的财物
2. 不要参与异常资金流转(如过账、套现)
3. 不要收取明显不合理的"好处费"
遇到可疑情况时,最简单的自保方法就是拒绝并报警。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