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用砖头袭击时还手,这属于正当防卫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到被人用砖头袭击的情况,关键在于判断以下三点:不法侵害是否正在进行、防卫行为是否具有必要性、防卫手段是否超过合理限度

砖头作为具有一定杀伤力的工具,造成严重人身伤害甚至死亡。袭击者正在用砖头实施暴力攻击,受害者为保护自身安全进行反击,可认定为正当防卫。但需防卫行为必须与侵害行为的危险性相匹配。若袭击者已被制服或停止攻击,继续反击则构成防卫过当。

砖头袭击下的正当防卫如何界定?

当一个人被砖头袭击时,法律允许的防卫行为并非无限制。张三被李四用砖头砸中头部流血,张三夺过砖头反击致李四受伤,这种情况大概率属于正当防卫。因为砖头属于致命性工具,受害者的还手行为是为了阻止正在发生的严重侵害。

但很多人会纠结“还手程度”。袭击者被推倒后已丧失攻击能力,受害者仍用砖头多次击打对方头部致其死亡,这就被认定为防卫过当。法律强调“必要性”和“紧迫性”,即防卫手段应以制止侵害为限,而非报复或过度反击。

被人用砖头袭击时还手,这属于正当防卫吗?

为什么有人觉得“还手就是互殴”?

过去一些案件中,司法机关曾存在“各打五十大板”的倾向,只要双方动手就被定性为互殴。但最高检发布的指导案例明确:面对暴力侵害时,防卫行为即使造成侵害者伤亡,也可认定为正当防卫

“昆山龙哥案”中,于海明夺刀反杀刘海龙被认定正当防卫,这一判决改变了公众对防卫限度的认知。被砖头袭击时还手是否算互殴,需结合现场情境综合判断。若受害者没有主动挑衅,且反击行为针对的是现实、紧迫的危险,则更被法律支持。

常见问题:关于砖头袭击与正当防卫的疑惑

问题1:对方先动手用砖头砸我,我还手算正当防卫吗?

:关键看侵害是否仍在持续。对方正在用砖头攻击你,你还手制止属于正当防卫;但对方已停止攻击(砖头脱手逃跑),继续追击构成防卫过当或故意伤害。

问题2:防卫时造成对方重伤或死亡,会被判刑吗?

: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但需有充分证据证明侵害行为的危险性。

问题3:对方拿砖头威胁但还没动手,我能先反击吗?

:不能。正当防卫的前提是不法侵害已经开始且尚未结束。对方仅持砖头威胁但未实施攻击,反击被认定为“假想防卫”或故意伤害。正确做法是迅速逃离并报警。

问题4:多人用砖头围攻我,我拿工具反击算过当吗?

:面对多人持砖头围攻,受害者可使用工具(如棍棒)自卫。只要反击行为是为了制止围攻,且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对方逃跑后仍追击),可认定为正当防卫。法律对群体暴力侵害的防卫限度更为宽容。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