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买房写个人独有怎么办理

《民法典》第1063条规定,婚后购买的房产原则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存在三种特殊情形可以认定为个人财产:①双方书面约定房产归一方所有;②由一方父母全额出资且登记在出资方子女名下;③用婚前个人财产全款购房且能证明资金来源。办理时需要通过签订财产协议、保留资金流水证据、办理公证等法律程序实现。

婚后买房写个人独有怎么办理

为什么有人婚后买房要单独署名?

上周刚帮闺蜜处理完这类纠纷,她老公做生意欠债,差点把她婚后买的房给执行了。现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婚后买房写个人名字不是算计,而是自我保护。常见的情况有:父母给子女买房防风险、创业者隔离经营风险、再婚家庭保护婚前子女权益。有个客户张姐二婚时,把母亲卖老房子的200万单独存卡里付首付,现在离婚保住了房子,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实操指南:五步搞定个人房产

第一步:婚前协议要趁早。见过小两口领证当天在民政局门口签协议的,虽然有点尴尬,但确实管用。第二步:资金隔离是王道。就像我表弟买房时,把彩礼钱单独存新卡,付款时只用这张卡,银行流水清清楚楚。第三步:公证处走一趟。去年帮客户做过公证,整个过程就像银行办业务,工作人员会把协议内容逐条确认,盖完章心里就踏实了。第四步:房本署名有讲究。记得提醒开发商在购房合同和发票上都写单独名字,有位阿姨就吃过亏,合同写两人名字后来想改都改不了。第五步:贷款方案要选对。最好用个人名义贷款,实在要共同还贷的,记得在协议里写明还贷部分怎么算。

这些坑千万别踩!

去年有个案子,男方把工资转给父母,再让父母转账买房,结果法院认定是共同财产。关键点在于:资金闭环要完整。还有位客户用婚前存款付首付,但后续用共同收入还贷,法院判了补偿对方200多万。更要装修陷阱,很多人不知道装修款也算投资,有位女士单独买房后装修花了50万,离婚时反而要倒贴钱。

常见问题解答

Q1:签了协议还需要公证吗?

公证不是必须的,但建议做。就像去年有个客户协议被茶水打湿部分内容看不清,公证过的版本可以直接调取存档。费用大概400-800元,各地不同。

Q2:父母出资要什么?

关键要做到"三单独":单独转账、单独账户、单独声明。最好让父母写书面说明,类似"该笔出资仅赠予女儿个人",转账备注写"购房专用款"。

Q3:婚后用拆迁款买房算个人财产吗?

要看拆迁房的来源。是婚前个人房产拆迁,补偿款买房算个人财产。但像王叔这种情况,拆迁的是父母留下的祖宅,就需要提前做分家协议。

Q4:共同还贷怎么处理?

建议在协议里明确补偿计算方式。有个公式可以参考:补偿款=共同还贷部分×房产增值率×50%。还贷100万,房子从200万涨到400万,补偿额就是100×2×0.5=100万。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