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公证的房子还是本人的吗

很多人在买卖房产或办理继承时都会遇到"公证"环节,但常常疑惑:做过公证的房子还是本人的吗?从法律角度看,公证只是对法律行为真实性的证明,并不直接产生物权变动效果。房子做公证后产权人不会自动变更,房产证上登记的名字才是法律认可的所有权人。就像你拿着结婚证去公证处公证,公证的是结婚事实,并不会因为公证就变成另一个人结婚。

房产公证的三大认知误区

老王最近就吃了大亏,他把房子卖给邻居老张,双方签了买卖合同还去公证处做了公证。结果半年后房价大涨,老王反悔说:"公证书又不是房产证,房子还是我的!"气得老张直跳脚。其实这里存在三个常见误区:

第一错把公证当过户,公证只能证明买卖协议真实有效,要真正拿到房子必须办理过户登记;第二认为公证能替代遗嘱,实际上公证遗嘱只是形式之一,最终继承仍需办理继承手续;第三以为公证可规避限购政策,结果发现公证完还是买不了房。

做过公证的房子还是本人的吗

那些年我们遇到的奇葩公证案例

去年有个真事,李阿姨把房子公证给干女儿,想着百年之后直接过户。结果干女儿拿着公证书就要赶亲儿子出门,闹上法庭才发现公证书根本不等于产权转让。还有个更绝的,开发商把预售房公证给10个买家,跑路了,买家们拿着公证书却要不回钱。这些活生生的事例告诉我们,公证就像给合同盖个防伪章,真正要守住房子,还得走完法律规定的全套流程。

常见问题答疑

问题一:房子公证给子女后还能卖吗?

当然可以!只要房产证还是你的名字,哪怕做过赠与公证,在没过户前你依然是法律上的房主。但要买家知道存在公证协议,会影响交易。

问题二:公证过的借名买房协议有效吗?

协议本身有效,但不能直接获得产权。就像小明用舅舅名额买房,即便公证了借名协议,房子还是登记在舅舅名下,必须通过诉讼才能确权。

问题三:夫妻婚内房产公证算数吗?

民法典,婚内财产约定经公证后具有法律效力。但若涉及房产归属,仍需办理过户登记才能真正发生物权变动。

问题四:遗嘱公证后房子自动继承吗?

不是的!公证遗嘱只是确保遗嘱有效性,继承人需要拿着遗嘱公证书到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继承过户,期间其他继承人如有异议还需通过诉讼解决。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