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无效的五种情形
《民法典》相关规定,协议(合同)无效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五种:第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协议(如8岁以下儿童独自签署购房合同);第二,虚假意思表示签订的协议(阴阳合同);第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如赌博债务协议);第四,违背公序良俗的协议(代孕协议);第五,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协议(如夫妻假离婚转移财产)。这些情形一旦被认定,协议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
协议无效的典型场景与应对
小明刚满17岁就偷偷签了手机分期合同,家长发现后立即主张无效。这种情况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超出能力范围的缔约行为,除非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否则协议无效。现实中常见商家利用未成年人缺乏判断力诱导消费,家长可依法主张撤销。
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天价茶叶蛋事件,商家在合同中加入吃出问题概不负责条款,这种免除自身法定责任的格式条款直接踩了法律红线。《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这类霸王条款自始无效。
最近曝光的直播带货假货案例中,主播与厂商签订保底销量造假协议,属于典型的恶意串通损害消费者权益。某网红被罚没500万,签订的虚假推广合同也被确认无效,还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协议无效后的连锁反应
当协议被判定无效后,就像拆除了定时炸弹的引信:双方要返还已取得的财产,退还购房款、交还房屋;过错方需赔偿对方信赖利益损失;特殊情况下还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去年某建筑公司使用无效施工合同,不仅工程款被追回,还被住建部门列入黑名单。
常见问题解答
Q1:未成年人签的协议一定无效吗?
不完全正确!16岁以上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签订的日常消费协议有效。奶茶店打工的17岁少年买手机,只要价格合理,合同就有效。
Q2:阴阳合同中的阳合同是否有效?
看情况!阳合同仅为办理登记而签订,实际履行的是阴合同,则阳合同因虚假意思表示无效。但若阳合同内容本身合法且双方真实履行,则部分有效。
Q3: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协议是否无效?
不一定!只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协议才会无效。某员工与公司签订自愿放弃社保协议,虽然违反《社会保险法》,但司法实践中认定协议无效而要求补缴社保,但不影响劳动关系的其他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