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合同撤销权的8种情形

《民法典》规定,合同撤销权是指当合同存在法定瑕疵时,当事人可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撤销合同的权利。包括以下8种情形:1.重大误解(第147条);2.欺诈(第148条);3.第三人欺诈(第149条);4.胁迫(第150条);5.显失公平(第151条);6.恶意串通损害他人权益(第154条);7.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未被追认(第171条);8.债权人撤销权(第538条)。这些情形涵盖了合同从订立到履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法律风险。

合同签了字还能反悔?这8种情况让你合法毁约

很多人以为合同签了字就板上钉钉,其实法律早给你留了后悔药。老张花20万买古董花瓶,到手发现是现代工艺品,这就属于重大误解,能要求撤销合同。再健身房用终身免费忽悠你办卡,结果半年就倒闭,这就是典型欺诈。最近有个真实案例:某主播被MCN机构用虚假流量数据欺骗签约,法院就是依据欺诈条款判决撤销合同的。

特别要显失公平的情形,就像疫情期间有商家把口罩从5元抬价到50元,这种趁人之危的行为就被撤销。还有债权人撤销权这个冷知识,欠债人突然把房产1元转给亲戚,债权人可以申请撤销这个明显不合理的交易。

合同撤销权常见问题Q&A

Q1:发现合同有问题,多久内必须申请撤销?

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的撤销权要在知道或应当知道事由起1年内行使,最长不超过5年。是被胁迫签的合同,要在胁迫行为终止后1年内主张。千万别当事后诸葛亮,有个案例当事人3年后才主张被欺诈,结果因超时效被驳回。

民法典合同撤销权的8种情形

Q2:微信聊天记录能作为欺诈证据吗?

完全可以!现在电子证据越来越被重视。记得保留完整的聊天记录、转账记录、通话录音等。有个购房者就是靠售楼顾问的学区房承诺微信截图,成功撤销了购房合同。但要证据链要完整,单独几句话证明力不足。

Q3:合同撤销后需要赔偿对方吗?

要看过错责任。是重大误解,双方各自承担损失。但是欺诈或胁迫,无过错方不仅可以要回已付款项,还能要求赔偿损失。那个被MCN机构欺骗的主播,不仅解除了合同,还获得了误工费赔偿。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