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撤销权的8种情形
《民法典》第147条至第151条规定,合同撤销权主要包含以下8种情形:1.重大误解(把假古董当真品买);2.显失公平(合同明显对一方不利);3.受欺诈签订合同;4.受胁迫签订合同;5.乘人之危导致显失公平(老人急用钱低价卖房);6.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合同(如8岁小孩买手机);7.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未经追认的合同(如15岁少年买豪车);8.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如夫妻假离婚转移财产)。这8种情况受害方都可以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起1年内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
签了合同还能反悔?这些情况法律给你撑腰
去年我朋友老王花5万块买了幅清代名画,结果鉴定是印刷品,这就是典型的重大误解。卖家要是故意不说明,老王不仅能要回钱,还能主张赔偿。不过要重大误解的撤销权只有90天,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说到显失公平,城中村拆迁时经常见到。张大爷着急给老伴治病,把价值200万的房子80万卖了,这种差价超过30%的情况,法院大概率会判合同无效。但要单纯的价格低不等于显失公平,必须是在紧急情况下被迫接受。
最近有个案例特别有意思:健身房销售忽悠大妈买课能治关节炎,大妈买了10万私教课。这明显属于欺诈,大妈不仅可以退课,还能要求三倍赔偿。不过要保留聊天记录、宣传单这些证据,空口无凭可不行。
关于合同撤销权,你最想问的5个问题
问题1:合同撤销后需要赔偿对方吗?
要看是谁的过错。是欺诈方,不仅要退钱还要赔偿损失;是自己重大误解,只需返还财产。你误买高价保健品,商家故意夸大疗效,你退货时还能要回运费。
问题2:微信签订的电子合同能撤销吗?
当然可以!去年新规明确电子合同效力等同纸质合同。只要符合8种撤销情形,哪怕是在淘宝剁手买错东西,也能援引重大误解条款退货。但要7天无理由退货是消费者权益,和合同撤销权是两码事。
问题3:发现被坑了但超过1年怎么办?
有个补救办法——主张合同无效。遭遇套路贷,虽然超过撤销期,但可以依据违反公序良俗主张合同自始无效。不过这个举证难度更大,建议尽早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