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撤销权的8种情形

《民法典》第147条至第151条规定,合同撤销权主要包含以下8种情形:1.重大误解(把假古董当真品买);2.显失公平(合同明显对一方不利);3.受欺诈签订合同;4.受胁迫签订合同;5.乘人之危导致显失公平(老人急用钱低价卖房);6.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合同(如8岁小孩买手机);7.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未经追认的合同(如15岁少年买豪车);8.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如夫妻假离婚转移财产)。这8种情况受害方都可以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起1年内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

签了合同还能反悔?这些情况法律给你撑腰

去年我朋友老王花5万块买了幅清代名画,结果鉴定是印刷品,这就是典型的重大误解。卖家要是故意不说明,老王不仅能要回钱,还能主张赔偿。不过要重大误解的撤销权只有90天,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说到显失公平,城中村拆迁时经常见到。张大爷着急给老伴治病,把价值200万的房子80万卖了,这种差价超过30%的情况,法院大概率会判合同无效。但要单纯的价格低不等于显失公平,必须是在紧急情况下被迫接受。

最近有个案例特别有意思:健身房销售忽悠大妈买课能治关节炎,大妈买了10万私教课。这明显属于欺诈,大妈不仅可以退课,还能要求三倍赔偿。不过要保留聊天记录、宣传单这些证据,空口无凭可不行。

关于合同撤销权,你最想问的5个问题

问题1:合同撤销后需要赔偿对方吗?
要看是谁的过错。是欺诈方,不仅要退钱还要赔偿损失;是自己重大误解,只需返还财产。你误买高价保健品,商家故意夸大疗效,你退货时还能要回运费。

合同撤销权的8种情形

问题2:微信签订的电子合同能撤销吗?
当然可以!去年新规明确电子合同效力等同纸质合同。只要符合8种撤销情形,哪怕是在淘宝剁手买错东西,也能援引重大误解条款退货。但要7天无理由退货是消费者权益,和合同撤销权是两码事。

问题3:发现被坑了但超过1年怎么办?
有个补救办法——主张合同无效。遭遇套路贷,虽然超过撤销期,但可以依据违反公序良俗主张合同自始无效。不过这个举证难度更大,建议尽早咨询专业律师。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