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撤销权的除斥期间

合同撤销权的除斥期间

《民法典》第152条,合同撤销权的除斥期间是指权利人必须在法定期限内行使撤销权的倒计时。这个期间一旦过期,权利直接消失——哪怕你手握充分证据,法院也不会支持你的诉求。法律之所以设置这种硬性期限,是为了防止合同关系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保障交易安全。张三被欺诈签了合同,十年后才主张撤销,显然对市场秩序造成破坏。

合同撤销权的时间密码:错过这个期限你就输了

想象你网购了号称纯金的手链,收货发现是镀金的。这时候你需要在1年内主张撤销合同,这个1年就是典型的除斥期间。法律撤销事由不同,设置了三种时间规则:

第一种是1年常规模式,适用于欺诈、胁迫等常见情形,从你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起算。1月1日发现被欺诈,1月1日就是期限。

第二种是5年终极模式,哪怕你一直不知道被骗,从合同签订之日起超过五年,神仙也救不了。就像买了套漏水二手房,第七年才发现开发商隐瞒事实,这时候已经丧失撤销权。

第三种是特殊加急模式,适用于胁迫情形。被拿刀逼着签合同的人,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1年内必须行动。全年被非法拘禁签合同,1月1日重获自由,期限就从这天开始计算。

常见问题解答:这些坑千万别踩

问题1:除斥期间能像诉讼时效那样中断延长吗?

答案很扎心:不能!这是它和诉讼时效的最大区别。你在第11个月向对方发函要求撤销,这不会让时间重新计算。哪怕之后反复协商,只要超过1年,撤销权照样消失。曾有案例显示,当事人通过微信多次主张权利,但超过期限后依然败诉。

问题2:法院会主动审查除斥期间吗?

必须会!就算对方没提时间问题,法官也会主动审查。某建材买卖纠纷中,原告主张受欺诈撤销合同,但法官发现签约已超五年,当庭裁定驳回起诉。这就像过期的食品,再有理也不能上架销售。

问题3:重大误解的撤销权期限怎么算?

重大误解适用90天特别规则,自知道误解之日起计算。签合把吨看成公斤,三个月内发现要立即行动。但要这个期限和1年普通期间是二者取短的关系,不会超过合同签订后5年。

问题4:未成年人撤销合同受时间限制吗?

当然受限制!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要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1年内行动。但有个特殊保护:自合同签订未超5年,且未成年人成年后发现被坑,可以在成年后1年内主张。就像17岁签了不利合同,20岁发现时仍有机会撤销。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