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权之诉的十三种情形
《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撤销权之诉的十三种情形主要分为两大类:合同撤销权(6种)和债权人撤销权(7种)。合同撤销权依据《民法典》第147-151条,涵盖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显失公平等情形;债权人撤销权则依据《民法典》第538-542条,针对债务人恶意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如无偿转让财产、恶意低价交易等。这十三种情形构成了民事活动中保护当事人权益的重要法律武器。
这些撤销权到底怎么用?看完故事就懂了
张三花50万买了件清代官窑,结果鉴定是现代仿品,这属于典型的重大误解,他可以在90天内起诉撤销交易。李四被保健品公司忽悠包治百病买了10万元产品,这就是欺诈,维权时记得保存宣传单和付款记录。
王五被黑社会威胁签下厂房转让协议?别慌!胁迫情形下签订的合同可以撤销,但要及时报警留证据。赵六母亲重病时低价卖了房子,这种显失公平的交易,法律给了一年后悔期。
说到债权人撤销权,老赖们的骚操作都在射程内:把房产白送给小姨子、200万的设备30万甩卖、突然放弃别人欠自己的百万债务...这些恶意损害债权人的行为,债权人可以在知道后1年内出手,最长保护期5年。
常见问题答疑
Q1:撤销权必须在多久内行使?
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的撤销权期限是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90天,最长5年;欺诈、胁迫的撤销权是知道后1年;债权人撤销权则是知道1年+最长5年。切记逾期作废!
Q2:如何证明对方存在欺诈或胁迫?
需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欺诈要有虚假宣传资料、聊天记录、证人证言;胁迫可以提交报警记录、伤痕鉴定、监控录像等。建议事发后立即通过公证固定证据。
Q3:债务人把房子低价卖给亲戚怎么办?
债权人可以行使两种权利:先起诉确认买卖合同无效,再提起撤销权之诉。实践中常见操作是申请财产保全,防止房产被再次转移。
Q4: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有什么区别?
重大误解是自己搞错了,误把镀金当纯金;显失公平是被占便宜,突发重病时低价变卖财产。两者举证重点不同,前者需证明认知错误,后者要证明乘人之危。
Q5:行使撤销权败诉会有什么后果?
需要承担诉讼费用,被认定滥用诉权,还赔偿对方损失。建议起诉前做充分取证,必要时先做法律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