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撤销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民法典》第157条规定,合同被撤销后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主要产生三大法律后果:一是返还财产,当事人需恢复到合同订立前的状态;二是过错方需赔偿损失;三是特殊情况下需收缴财产。举个通俗例子:张三卖给李四一部泡水手机,李四发现后撤销合同,张三不仅要退回5万元,还要赔李四检测费、交通费,而泡水手机也要物归原主。

撤销合同就像时光倒流的魔法

想象一下撤销合同就像给交易按下撤销键,让双方回到没签合同的状态。老王家买了套学区房,结果发现卖家隐瞒了房屋漏水问题,法院判决撤销合同后:

1. 卖家必须退还200万购房款,要把房子重新过户到自己名下
2. 老王需要把房屋钥匙交还,但可以要求赔偿3万元维修评估费
3. 卖家故意用漏水房骗了10个人,法院还没收其违法所得

这个过程就像把写错的合同用橡皮擦掉,但擦的时候留下些纸屑(损失),需要过错方来清理。

合同撤销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返还财产可不是简单退钱

很多人以为撤销合同就是退货退款,其实远不止这么简单:

• 实物要原物返还,卖出去的二手车被改装过,得恢复原状才能退
• 金钱要算利息,收了50万定金半年的,退还时要加上LPR利息
• 收益要折价补偿,用对方借款投资的收益,要按比例返还
• 消耗品要折现,吃了对方送的进口水果,得按市场价补偿

去年有个典型案例:餐饮公司撤销设备采购合同后,不仅退还了设备,还把使用期间产生的3万元收益也还给了供应商。

赔偿损失的门道可不少

赔偿可不是要多少给多少,得符合三个条件:
1. 确实产生了实际损失(如交通费、鉴定费)
2. 损失与欺诈/胁迫等行为有直接关系
3. 赔偿金额不能超过过错方订立合预见的范围

培训机构虚假宣传被撤销合同,要赔家长已支付的学费、耽误孩子入学的补习费,但家长趁机报的贵族夏令营费用就不被支持。

这些特殊情况要

• 第三方善意取得:撤销的房屋买卖合同已过户给不知情的买家,原房主只能找骗子卖家要赔偿
• 涉及公共利益:建设工程合同撤销后,已建成的大楼若拆除影响公共安全,采用折价补偿
• 时效问题:重大误解要在知道后90天内起诉,欺诈胁迫要在1年内主张

某开发商隐瞒地铁规划骗取拆迁补偿,3年后被揭穿,法院就以超过除斥期间为由驳回了撤销请求。

常见问题解答

1. 合同撤销后还能要精神损失费吗?

原则上不行!除非构成民法典第1183条规定的严重精神损害。婚庆公司弄丢婚礼录像,新人撤销合同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2. 微信聊天记录能作为撤销合同的证据吗?

当然可以!电子数据也是法定证据形式。关键要保留原始载体,必要时做区块链存证。去年杭州互联网法院就依据微信记录判决撤销了茶叶买卖合同。

3. 违约金条款撤销后还有效吗?

跟着合同一起失效!但是独立存在的争议解决条款(如约定仲裁),民法典507条,这些条款仍然有效。

4. 已履行的服务合同怎么撤销?

采用折价补偿+赔偿损失的方式。撤销健身私教合同后,已上的20节课按市场价结算,未上的80节退款,再赔偿因教练资质造假导致的损失。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