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要求签第三方合同违法吗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以签第三方合同为手段,实质上规避与劳动者建立直接劳动关系,就构成违法行为。某互联网公司要求程序员与外地劳务公司签合同,却在公司实际工作3年,这种情况就被认定为假外包真用工,面临劳动监察部门处罚。
签第三方合同的5种常见套路
杭州某快递站点就爆出典型案例:50名快递员被要求与第三方公司签约,结果公司拒缴社保,劳动仲裁裁定快递公司赔偿230万元。现实中这些套路要警惕: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以签第三方合同为手段,实质上规避与劳动者建立直接劳动关系,就构成违法行为。某互联网公司要求程序员与外地劳务公司签合同,却在公司实际工作3年,这种情况就被认定为假外包真用工,面临劳动监察部门处罚。
杭州某快递站点就爆出典型案例:50名快递员被要求与第三方公司签约,结果公司拒缴社保,劳动仲裁裁定快递公司赔偿230万元。现实中这些套路要警惕:
《民法典》第152条规定,撤销权的行使期限一般为一年。这个期限的起算点不同的撤销事由有所不同:是因欺诈、重大误解而主张撤销,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算;是因胁迫主张撤销,则从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算。无论何时发现撤销事由,最长保护期不超过五年(自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这个一年的起算点,核心在于权利人何时发现或应当发现自己权益受损。
老王被忽悠买了一套学区房,签合开发商承诺对口重点小学,结果交房后发现学区根本没规划。老王想撤销合同,这时候一年的撤销权期限从什么时候算呢?答案是他
《民法典》第1065条,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及婚前财产的归属。家庭财产分割协议本质上属于民事协议,只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即具有法律效力:1.当事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协议内容系各方真实意思表示;3.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特别提醒:涉及房产、股权等特殊财产时,建议办理公证或产权变更登记。
最近帮朋友处理分家纠纷时,发现很多人对财产分割协议存在误解。有人觉得随便下载个模板改改就行,结果协议漏洞百出根本没法用。其实好的协议就像定制西装,必须量体裁衣。
《民法典》第143条,合同成立必须满足三个条件:行为人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合同内容存在不一致但满足这三个要件,原则上仍具有法律效力。但要《民法典》第533条规定,当合同条款存在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的情形,当事人可申请变更或撤销。合同内容不一致不必然导致无效,但成为主张权利的重要依据。
老张最近遇到件糟心事:和装修公司签的纸质合同写着包工包料,结果电子版合同里却冒出个主材自购条款。这种情况其实每天都在上演,下面这4种典型场景你一定要懂:
《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规定,合同标的额指交易对象的经济价值量化表现,买卖合同中货物的市场价、服务合同中服务的定价标准。而合同金额是双方当事人最终协商确定的实际支付总额,包含税费、违约金等附加条款。标的额是商品本身值多少钱,金额是实际要付多少钱。一套房子标价500万(标的额),实际成交价包含中介费、税费后变成510万(合同金额)。
想象你在奶茶店点单:菜单上的珍珠奶茶标价15元就是标的额,当你选择加厚奶盖、换燕麦奶,结账显示的18元就是合同金额。这个差价变化在法律上什么呢?标的额相当于交易的基础定价,金额则是经过个性化调整后的最终账单。
最近收到好多小伙伴私信问签了三方协议后毁约到底要不要赔钱。作为经历过校招毒打的法律人,今天就掰开揉碎了给大家讲讲这里面的门道。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违约金主要是为了弥补守约方的实际损失。在三方协议里会有任何一方违约需支付5000-10000元违约金的条款。但!《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除了专项培训和服务期约定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违约金。
所以这里就出现个法律bug:学生还没正式入职不算劳动者,这时候违约金条款是有效的。但等你正式签了劳动合同之后,企业要是再拿三方协议里的违约金说事儿,那就可以搬出劳动法刚到底了。
最近台风暴雨频发,许多企业都遇到了合同无法履行的问题。从法律角度看,《民法典》明确规定: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的,影响程度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这里的不可抗力就包括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但要!免责不等于完全甩锅,当事人必须及时通知对方并提供证明,否则要承担未及时止损的责任。
去年郑州暴雨期间,某食品厂因冷库进水导致交货延迟,被采购方索赔30万。法院最终判决食品厂无需赔偿,关键就在于他们当天就通过短信、邮件告知客户灾情,还拿到了气象局出具的极端天气证明。
刷完卡突然收到短信提示境外消费?银行卡明明在手里却被转走五位数?先别慌!作为法律从业者可以明确告诉你:钱被盗刷了报警绝对有用!《刑法》第264条盗窃罪、第196条信用卡诈骗罪,盗刷行为已涉嫌刑事犯罪。民法典第1198条也规定银行对储户资金负有安全保障义务,报警不仅能启动刑事追责程序,还能帮你固定证据向银行索赔。
上周刚处理完一个案子,小王半夜收到10笔境外消费短信,金额合计8.6万。他第一时间做了三件事:1.手机录屏交易记录 2.ATM机取现100元留凭证 3.打110报警。结果你猜怎么着?警察通过IP锁定嫌疑人,银行因未能识别异常交易被判赔偿70%损失。整个过程就像现实版破案剧,报警回执成了后续维权的尚方宝剑。
《民法典》第九百七十六条,合伙协议出现以下情形时,合伙人可以主张解除:1. 合伙人严重违反合伙协议义务;2. 合伙目的无法实现;3. 合伙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死亡;4. 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解除。这些法定事由就像合伙关系的安全阀,当合作出现根本性问题时,法律给合伙人提供了退出通道。
我见过太多合伙创业的案例,从亲兄弟变成仇人的不在少数。去年有个开火锅店的案例特别典型:三个合伙人约定各出30万,结果张老板偷偷把店面抵押贷款炒股,这属于典型的严重违约,其他两个合伙人直接拿着转账记录和聊天截图去法院,成功解除了合伙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