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因自然灾害无法履行谁的责任
最近台风暴雨频发,许多企业都遇到了合同无法履行的问题。从法律角度看,《民法典》明确规定: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的,影响程度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这里的不可抗力就包括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但要!免责不等于完全甩锅,当事人必须及时通知对方并提供证明,否则要承担未及时止损的责任。
一、不可抗力不是免死金牌
去年郑州暴雨期间,某食品厂因冷库进水导致交货延迟,被采购方索赔30万。法院最终判决食品厂无需赔偿,关键就在于他们当天就通过短信、邮件告知客户灾情,还拿到了气象局出具的极端天气证明。
但同样遇到山体滑坡的物流公司就没这么幸运。他们拖了5天才发通知,结果法院认定未采取必要措施减少损失,判赔客户10万元仓储费。可见光有自然灾害还不够,履行通知义务才是保命关键!
二、企业自救指南:三步躲过天灾坑
1. 灾后黄金24小时:手机拍现场视频、联系公证处留存证据,用能留痕的方式(企业微信)通知所有合作方。千万别只打电话!
2. 找政府开证明别犯懒:应急管理局的红头文件、气象局的灾害数据,甚至物业开的积水证明都有用。去年杭州某展会公司凭街道办的临时管制通知,成功避免了200万违约金。
3. 重新谈判要主动:受灾后建议主动提出替代方案。改成线上交付、分批履行,或者适当延长工期。有家玩具厂遭遇停电后,自费租发电机完成70%订单,反而获得客户追加订单。
三、这些特殊合同要特别小心
• 建筑工程合同:暴雨导致停工,工期顺延但费用各自承担。除非合同写明恶劣天气补偿条款
• 农产品购销合同:台风导致绝收可以免责,但是大棚种植户没买保险,被认定预防措施不足
• 国际货物贸易:记得看合同适用哪国法律。适用英国法时,不可抗力条款必须明确列出灾害类型
四、常见问题答疑
问题1:遇到自然灾害是不是肯定不用赔?
错!去年有个典型案例:某工厂明知厂房在泄洪区,洪水来袭时又没转移设备,最终被认定可预见而未预防,承担40%责任。关键要看灾害是否真的不能预见、不能避免。
问题2:微信聊天记录能当证据用吗?
可以但不够!建议同步发EMS快递书面通知,聊天记录要保存原始载体。有个聪明的老板每次发完微信还会追加邮件:如您未回复视为确认收到,这样就算对方已读不回也不怕。
问题3:买了保险就能高枕无忧?
警惕保险条款里的坑!某企业投保时勾选了自然灾害险,结果理赔时才发现条款里把台风列为除外责任。建议投保时重点看责任免除章节,必要时拉着法务一起审合同。
问题4:政府没发预警能不能免责?
不一定!北京某物流公司以气象局未发布红色预警为由抗辩,但法院调取行业数据发现同行都提前采取了防暴雨措施,最终认定其存在过失。行业惯例也是重要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