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定解除的情形有哪些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合同法定解除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五类:
1. 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2. 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明确表示或以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3.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4.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5.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这五大法定解除情形构成了合同关系中的安全阀,当交易基础发生根本性动摇时,法律赋予当事人及时止损的权利。

五大解除情形背后的真实故事

天灾人祸也能解约?
疫情爆发时,某婚庆公司因政府防控政策无法举办婚礼,新人依据不可抗力条款成功解约。不过要单纯履行困难不等于不能实现目的,租金上涨就不算不可抗力哦。

合同法定解除的情形有哪些

老板跑路前就能解约?
去年有个典型案例:供应商在交货前突然转移设备、遣散工人,采购方立即起诉解约获法院支持。这就是典型的预期违约,不用傻等到合同到期,发现苗头不对就能行动。

拖延症碰上较真甲方
装修公司延期3个月未完工,业主发函催告后仍未完成,这种情况解除合同合理合法。但要必须经过书面催告程序,直接解约被认定无效。

签了合同还能反悔?
杭州中院判例:培训机构擅自更换金牌讲师,法院认定构成根本违约。虽然合同没写讲师名字,但签约时明确承诺师资水平,这也属于法定解除情形。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合同解除必须双方同意吗?
答:法定解除是单方权利!只要符合民法典563条规定,守约方发个解除通知就生效,不需要对方点头。但要保留证据,最好通过书面形式发送。

问题2:微信发解除通知有效吗?
答:完全合法!司法解释已明确认可数据电文形式。但建议同步公证或邮寄书面通知,避免对方主张没收到。关键是要能证明通知已送达对方。

问题3:解除后还能要赔偿吗?
答:当然可以!解除合同和索赔损失是两码事。民法典566条规定,合同解除不影响当事人要求赔偿的权利。但要收集损失证据,别过了3年诉讼时效。

问题4:必须去法院才能解除吗?
答:普通解除不需要!发通知即可。只有对方有异议时才需要起诉确认。但建议重大合同还是咨询律师,避免操作不当导致解除无效。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