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合同解除涉及哪些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解除的相关规定主要集中在合同编的通则和典型合同部分,核心条文包括:
1. 协商解除与约定解除(第562条):允许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或按事先约定的解除条件解除。
2. 法定解除权(第563条):列举了不可抗力、预期违约、迟延履行经催告无效等5种法定解除情形。
3. 情势变更解除(第533条):合同基础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可协商或起诉解除。
4. 解除权行使规则(第565条):解除需通知对方,异议可诉讼解决。
5. 解除后的法律后果(第566条):终止履行、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
合同解除的三板斧:怎么用?用哪条?
你租了个商铺开奶茶店,结果装修时发现墙面大面积发霉,这时候想退租怎么办?民法典给了你三种武器:
第一种:和平分手(第562条)——直接找房东商量:大哥,这墙霉得都能种蘑菇了,咱合同取消行不?房东点头,签个解约协议完事儿。
第二种:亮出约定条款——翻出租房合同,要是写着房屋质量问题影响经营可解约,直接发函:按合同第X条,我要解约!
第三种:法律硬刚(第563条)——房东耍赖?收集霉变照片、维修报价单,发个律师函:您这属于根本违约,依据民法典563条,正式通知解除合同!
情势变更:疫情关门能解约吗?
某健身房老板老张签了10年租约,结果疫情反复停业,想援引民法典533条解除合同。法官会考虑三个要素:
1. 疫情是否超出正常风险预测?
2. 继续履行是否显失公平?
3. 是否无法协商变更合同?
法院判例显示,多数支持减免租金,但直接解约需特别严重情形。就像某案例中,幼儿园因政策停业9个月,法院才支持解除租赁合同。
常见问题解答
Q1:合同解除权有保质期吗?
答:民法典564条规定了解除权行使期限:
- 法定解除权:自知道或应当知道解除事由起1年
- 约定解除权:按约定期限,无约定则1年
- 超期不行使,权利过期作废
Q2:微信发不合作了算正式解除吗?
答:565条,解除通知到达即生效。但要:
1. 明确表达解除意思(别说暂缓履行这类模糊话)
2. 保留送达证据(截图+公证更稳妥)
3. 对方有异议应在约定期限内起诉,无约定则3个月
Q3:违约方也能主动解除合同?
答:原则上不行!但民法典580条开了个小口子:当合同陷入僵局(租赁合同剩余20年,租客已搬走),违约方可起诉解除,但要赔偿损失。某案例中,提前退租的租客在支付6个月租金作为赔偿后,成功通过法院解除了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