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除的条件有哪些

《民法典》相关规定,合同解除的核心条件主要包括三种:协商解除(双方自愿达成一致)、约定解除(按合同条款执行)和法定解除(因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你租房子时房东突然要卖房,或者网购商品严重质量问题,都触发解除权。下面我们就用大白话聊聊这些条件怎么用、怎么防坑!

合同解除的条件有哪些

一、和平分手型:协商解除最省心

就像情侣好聚好散,只要甲乙双方都点头,哪怕合同没到期也能解除。去年有个真实案例:某公司租了办公楼,结果遇上疫情想退租。房东刚好要重新装修,双方签个补充协议就把原合同解除了,还约定了押金退还方式。这种操作关键要两点:

1. 一定要签书面解除协议,微信聊天记录也行
2. 记得把后续赔偿、费用结算写清楚,别只说合同作废

二、按剧本走型:约定解除看条款

签合加的退出机制特别重要!装修合同里常见:工期延误超15天,业主有权解除合同,这就是典型的约定解除权。但要陷阱条款:
• 某培训机构合同写着缺勤3次自动解除合同不退费——这种加重对方责任的条款无效
• 开发商在购房合同里设置买方逾期付款1日即可解约——法院曾判定这类条款显失公平

三、强制下车型:法定解除有门槛

遇到对方搞事情时,单方面解除合同要满足这些硬条件:
1. 根本违约:定制的婚纱做成了伴娘服,导致婚礼无法使用
2. 不可抗力:像台风冲毁了演唱会场地,连续3个月无法恢复
3. 预期违约:签完购房合同后,卖家突然把房子抵押给高利贷
有个典型案例:某主播签约M公司后连续3个月不直播,法院认定构成根本违约,公司成功解约并获赔。

四、解除合同实操指南

行使解除权时记住这3步曲:
1. 先发《解除通知函》——快递单上要写清文件名称
2. 7天内起诉确认(对方有异议时)
3. 做好证据保全:聊天记录、履约记录等
去年有个老板口头说要解约,结果继续用了对方半年的服务,被判赔偿50万,血淋淋的教训啊!

常见问题解答

Q1:合同解除后还能要求赔偿吗?

当然可以!租房提前解约,房东扣了押金还要你赔空置期损失,这时要看合同约定。租客因工作调动正当事由解除,法院只判赔1个月租金而不是押金全扣。

Q2:对方不同意解除怎么办?

分三步走:先发书面通知→协商不成→15天内起诉。有个建材商案例,买方拖着不收货还想赖违约金,卖方通过微信发解约声明后立即起诉,最终成功解约并拿回货款。

Q3:微信说解约算数吗?

法律上算数,但风险大!建议同步发书面通知,最好用邮政EMS并留存底单。曾经有案例因微信记录被删除,导致无法证明已通知解约而败诉。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